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2016年10月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6日发表最新一份《 【阅读全文】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记者沈则瑾报道: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 【阅读全文】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村民田晓坪,通过赊购母牛、集中饲养,解 【阅读全文】
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聚焦三农

从一亩田的裁员看农村电商的虚假式繁荣

时间:2015-10-05  来源:


曾经被怀疑数据造假的一亩田,最近又陷入了裁员风波之中。而之前关于一亩田之前的种种传言,目前也终于有了个结果。

 

近日,国内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突然裁员,裁员规模达2000余人,而据了解,一亩田之前共有员工3000余人。这就意味着一亩田突然裁掉了近三分之二的员工。

 

为什么一亩田会大幅裁员?按照一亩田发表的声明看,原因是地推及销售人员存在违规行为,有人员因此被辞退。对此,一亩田发表声明承认,“地推团队中的存在严重销售违规行为”以及发现“销售环节存在违规及不诚信现象”。

 

但是,对于一亩田的解释,又有谁会百分之百相信呢?这集体规模的违规,似乎巧合的太狠了些。在笔者看来,大幅裁员的直接因素往往是这两个原因:一是没钱,二是效益不好。对于烧钱型企业来说,没钱可烧了,就得裁员;对于非烧钱型企业来说,业绩太难看了的话,也得由裁员来解决。这,不免让人想起了昔日的凡客,今日的联想。

 

算一笔简单的帐想想看,裁员2000人,那得省多少钱啊。但也不否认,有可能一亩田大部分员工真的违规了,才有了“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这样荒唐的数据。真的如此的话,那一亩田之前对自己高估值、高业绩的解释又当何论呢?

 

不管怎么样,按今天的局面看,之前一亩田的业绩都算得上是一种虚假式繁荣。而这种虚假式繁荣,恰恰是目前大多数农村电商的共性。一亩田裁员,其实不过是掀开了掩盖农村电商虚假式繁荣的幕布而已。

 

农村电商,可能并不像以一亩田为代表的报表式农村电商夸耀的那么好。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农村电商有这样几个容易滋生虚假繁荣的大弊端。

 

一,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的两难。

 

很多农村电商,是要和地方政府合作的。但是,一大部分还在融资过程中的农村电商缺乏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实力,无非是在制造一种噱头。而某些地方政府,他实际上也需要这种噱头,来证明自己有所作为。同时,地方政府一般需要你农村电商去投资;而实力不足的农村电商,亦想从地方政府那里得到好处。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农村电商,想找棵大树好乘凉;地方政府,想寻只母鸡来生蛋。可他们能共同做的,无非都只能是锦上添花而已。但是,一方为了政绩,一方为了业绩,又都不得不这么做。所以,虚假来了。

 

二,培养农民的消费习惯的困境。

 

不得不承认,网络消费习惯是农村电商的基础。农民的网络消费习惯,其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甚至需要软硬件、人员、物流等的大幅投入。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很漫长的时间;需要投入,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如此一来,没钱的电商平台,即便是陪太子读书也是陪不起的。但是,很多电商平台,又必须靠在农村的发展业绩来实现资本的不断汇入。在坚持成为奢望的情况下,电商平台能做的,只有急功近利了。如果无法把农民哄过来,那只好做一些假数字,哄哄投资商和社会。于是,虚假来了。

 

三,不是每一个农村都适合做农村电商。

 

是不是所有的农村电商都适合做农村电商呢?我认为不是的。在我看来,能做农村电商的地区,应该具备这几个条件:“一,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二,有大规模的集体性需求;三,交通便利;四,经济基础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在搜集一些电商村的资料时发现,“某个村的产品占据了全国的绝大部分份额,而另一个村则是某农作物及相应产业链的发达地区。”而假如仅仅是出产一些小打小闹的产品,那在农村电商上的意义就不大。但是,哪里去找这么多符合条件的村子呢?某些电商平台只好弄虚作假了。

一亩田的裁员,让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农村电商的现状,之前的热闹,只是虚假式繁荣而已。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