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2016年10月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6日发表最新一份《 【阅读全文】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记者沈则瑾报道: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 【阅读全文】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村民田晓坪,通过赊购母牛、集中饲养,解 【阅读全文】
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聚焦三农

城镇化不能脱离农业现代化

时间:2015-10-08  来源: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企业和经济发展新动能,让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李克强总理这次视察再次释放一个积极信号,那就是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必须相辅相成,互促共进。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互促共进”的依托。可以肯定地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在一同推进发展中谁也离不开谁,唯有如此,方可“双赢”。

近几年,对农民而言,城镇化似乎也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依照农民的理解,所谓的城镇化就是建新村、建新城。表面上看,他们的居住条件变好了、生活设施完善了,甚至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但实际上,许多农民并未彻底变身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不少人紧随季节更替,城乡穿梭,毅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事实。

以笔者身边的事情可以说明这一问题。笔者甘肃老家一位堂哥在外务工,堂嫂在家务农。堂哥在城里搞装潢,堂嫂在一些农田里栽植了果树,其余的农田里种植烤烟。他们懂技术,会经营,内外可谓“互促共进”,家庭经济收入年年见涨。

手里有了钱,堂哥就想通过在城里买房子,一方面想改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然而,买房子后却发现,如果一家人进城,农田里的果树将被撂荒,家里每年来自农田里的经济收入也将无从谈及。最终,堂嫂带孩子回到了乡下,留在城里的“家”,也就成了一个空壳。他们只能在农闲时间,象征性地小住些日子。

当然,堂哥一家人的亲历,只是不少地方在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上,二者相互脱离、出现“两张皮”的境况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对此,应该从两方面一一厘清:一方面,对农民而言,脱离农业的城镇化,如同一叶浮萍,无根无基,终将不牢固。当下城镇化过程中,可以说“人”“村”严重脱离,特别是城镇化过程造成农村“空心化”。

新形势下的“人”“村”脱离,问题症结在于,虽然连续多年政府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是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务农收益偏低的现实无法改变。理性选择下,大多数农民进城务工。于是,农民群体开始出现分化: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小孩、妇女坚守农业。农村开始遭遇“空心化”,农业生产和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

同样,另一方面,脱离城镇化的农业,如同独木成舟,这种单打独斗,终将难震八方。这一点,只要到乡下走一走,便会发现有的农村最要紧的不是城镇化,而是需要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农业产业规模化。简单把农村拼凑在一起,脱离农业产业搞城镇化,这自然不是农民想要的农业现代化。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就会事半功倍。处理不好,就会延缓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那么,如何才能确保二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不难发现,无论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业现代化,其实质是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农民应该成为维系二者互促共进的主体。

推进“两个现代化”,今后最为紧迫的,是要塑造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也就是要把农民塑造成两类人,一类是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的非农产业工人,另一类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业工人。

举例来说,水果规模化产地,除经过培训懂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化农民,还应配套果袋、果箱以及果圈、果汁生产加工企业;真正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引导农民;使农民在打造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精品农业的进程中,把自己塑造成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主人。在此架构之下,农民离土离农不离乡,在城镇具有稳定住所、稳定经济来源的梦想,将会成为现实。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