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2016年10月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6日发表最新一份《 【阅读全文】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记者沈则瑾报道: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 【阅读全文】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村民田晓坪,通过赊购母牛、集中饲养,解 【阅读全文】
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聚焦三农

农村现"养老断层" 高龄老人被迫务农自养

时间:2015-10-20  来源:


在重庆,一些农村高龄空巢老人,受子女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拮据等影响,年老反而需要自养,高龄仍干着沉重的农活,“老无所养”问题突出。随着农村“空心化”加剧,传统的“养儿防老”、农村互助养老受到冲击,而新兴市场化养老方式,由于成本高、农民养老观念转变难等问题,尚未被空巢老人接受,农村出现“养老断层”。

高龄务农、疾病缠身困扰空巢老人

在石柱县三星乡,半月谈记者见到69岁的老农兰其中时,他正费力挥动锄头修整田坎,由于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兰隔几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2014年独子车祸过世后,本该颐养天年的兰其中,承担起养活一家人的重担,他一人捡了7户农民的土地来种,一年辛苦下来仅1万多元收入。“一大把年纪还在种地,也是没办法,不种地就没收入。自己辛苦点还可以为孙女负担学费、生活费,剩下的钱用来买药、治病。我和老伴每月有160元养老金,只有不住院,生活才能勉强维持。”兰其中说。

子女外出务工无法承担赡养责任,“老而自养”高龄务农的人目前不少。石柱县大歇镇黄山村76岁的村民冉岁兰总共种了两亩玉米地,她以前还种点水稻,但身体实在吃不消就放弃了。

冉岁兰5个子女长期在外打工,老人独居近10年。“比起别人自己还算幸运,我还有儿女,虽然不常回来,但可以打电话,村里有的独居老人连个打电话的人都没有。”她最怕生病没人管、没钱治。“去年6月,我在玉米地除草时,高血压犯了,直接倒在地上,幸亏过路人把我送到卫生院,输了3天液。”

疾病缠身是不少高龄空巢老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县五通村黄桂淑老人笑称自己是“开药店”的,因为患有各种慢性病,家里备了10多种药品。黄桂淑今年75岁,她说今年差点死了两次。“今年正月十五刚起床,冠心病犯了,整个人天旋地转,我拼命爬到门口,喊邻居帮忙,才把我送到乡卫生院。但我没有人照料,卫生院护士人手也不够,就不准我住院。开药后,就要我回家。”

在开县临江镇齐圣村,村党支部书记熊尚兵说,村里老人本应靠子女供养,但子女们又要抚养下一代,经济负担非常重。而且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对老人日常生活根本没法照料。辛劳一辈子的空巢老人遭遇着“养儿难防老”的尴尬。

“养儿防老”受冲击,市场养老难“补台”

记者在重庆石柱、开县、涪陵、南川等地,走访近百位高龄空巢村民发现,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传统的“养儿防老”作用受到冲击,家庭赡养功能弱化。

在开县关面乡小园村,近年来发展美丽乡村,许多农民住进新房,生活有了很大改善。80岁农民熊朝寿的3个儿子都搬进新村,自己却在1公里外用塑料搭起简易窝棚,独自生活。家里建起新房,为啥还独居?熊朝寿的回答让人意外:“儿子们都打工去了,家里一个人都没有,我不能守着空房子过活呀。新村离田土比较远,我人老了,爬坡上坎不得行,只有搭个棚子,在附近种点玉米、马铃薯,把生活维持住。”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