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将每日发布市场信息分析预警,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信息
17日,在农业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称,为深入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信息发布引导农民生产和农产品市场预期,农业部研究订制了《农业部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计划》。
2017年农业部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计划
唐珂介绍,从2017年1月起,农业部将系统整合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产品,根据每种产品的信息内容和功能定位,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无缝对接,持续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1每日发布信息
主要发布内容包括“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及重点监测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这个指数是农业部组织专家,在对已运行十余年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全面评估和调整基础上,基于全国200余家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数据生成的,重点体现了粮油和“菜篮子”产品在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平,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每日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发布。
2每周发布信息
主要发布内容包括“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及重点监测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这些信息会综合成《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
3每月发布信息
主要内容包括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生猪等19个品种的供需形势分析月报和“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供需平衡表将于每月10日左右定时发布,供需形势分析月报于每月15日前定期发布。
P.s. 上述每日、每周、每月信息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统一发布。
除此之外,农业部还将每季度召开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会,盘点上一季度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预测下一季度市场走势,分析解读各方关注的市场热点问题;并且,每年召开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对上年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进行回顾,对当年和未来10年农产品市场形势进行展望。
“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与以往全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区别在哪?
唐珂介绍,农业部对批发市场价格的监测和发布,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从2005年正式发布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十多年来,这个指数在反映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加上新旧批发市场更迭,原有指数在样本品种、样本市场、权重设计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不适应,有必要进行全面深度的调整和完善。
与原来的指数相比,现在的“200指数”在品种选择上更注重代表性,比如原来的指数中水产品只有五种淡水鱼和两种海水鱼,现在一下增加到49种,囊括了贝类、藻类、虾蟹等产品,更加全面反映不断丰富的水产品市场情况。目前的“200指数”选定了111个交易品种作为样本品种,除了刚才说的49个水产品外,还有32种蔬菜、11种水果、7种畜产品、7种粮食和5种食用植物油,更具有品种的代表性,权重的设计也更加精细、科学。
此外,“200指数”接入了一些运行成熟的电子结算批发市场的实时数据,采价效率更高,数据也更精准。我们考虑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将这个指数打造成综合测度和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价格整体水平及其变化的风向标,更加真实的反映市场的温度,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信息在指导农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和服务决策中的作用。
2017年将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权威发布
唐珂介绍,农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周期性、季节性,很容易出现“多了多了、少了少了”,这么多年来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发布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这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也是我们国家农业市场化的实践经验。
唐珂表示,今年按照部党组的要求,下决心提档升级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前瞻性,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信息,尽可能帮助农民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生产经营决策。这也是信息化时代创新农业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建设服务性政府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