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18 来源:
上月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检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严管校园周边“五毛食品”,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然而,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学校周边商铺,发现琳琅满目的“五毛食品”仍然大行其道,有些甚至疑似为此前被屡次曝光和处罚的企业生产的。进一步调查“五毛食品”的整个生产销售链条发现,部分“五毛食品”的生产商甚至没有生产许可证,供货的姚家园综合市场、八里桥批发市场的一些批发商也拿不出“五毛食品”的质检报告。
与其说是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差才导致校园周边的“五毛食品”泛滥,不如说是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才让“五毛食品”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安全意识再高,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食品,恐怕也防不胜防。
虽然这些“五毛食品”主要藏身于货架最底层或较为隐蔽的地方,但毕竟是在公开售卖,来买的学生不少,学校周边的食品商铺也不是藏在人迹罕至的偏远山区,离一些监管部门的直线距离甚至只有几公里,可为什么总是查禁不了,以至于中小学大多被这些有毒有害的“五毛食品”包围呢?通过进货渠道找生产厂家也不困难,可有些企业因非法生产辣条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曝光后,居然能改头换面重出江湖,继续非法生产。
如果每次媒体曝光换来的不是“监管部门反应迅速,突击查处涉事单位”的“官八股”,而是在查处涉事单位的同时对当地监管部门严厉问责、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被撤职查办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回应,现在的食品安全状况会更好。
即使有关部门进行了查处,从查处结果来看,这些学校周边商铺也顶多是被没收“五毛食品”,并给予警告或罚款的处罚。因违法成本过低,加上并未被吊销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未强制停业,很多经营者仍不思悔改,甚至变本加厉地售卖问题食品以挽回损失、牟取暴利。虽然新《食品安全法》已经提高了罚款数额,“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有关部门能否认真执行这一规定,几千元罚款能否阻止“五毛食品”之类的问题食品进入市场?所以,不仅食品安全执法要更严厉,而且要严惩失职渎职的监管官员,对问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处罚也应该加重。
《食品安全法》中“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三次因违反本法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的规定还是太宽松了,不应该给违法者太多可以违反的机会,否则等于变相纵容其行为。发现一次就应直接吊销许可证,且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累计两次以上违反《食品安全法》,就应终身禁止相关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无证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无论涉案金额或货品数量大小,都应一律入刑。违法成本高了,才没人敢越雷池一步。
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黑作坊也要加大打击力度,绝不能允许一些地方把问题食品生产当成支柱产业来扶持和保护。问题食品流出较多的地方,除了要追究当地监管部门的责任,还要对地方主要领导进行问责。这才能真正防止地方保护主义,让“问题食品”生产企业无处容身,而不是在诸多“保护伞”的呵护下让更多人受伤害。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