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6-08-04 来源: 作者:chuhe
1.种子的选择及拌种处理
(1)选种
做好种子处理前的准备工作,种子经过脱绒处理后,选种要选籽粒饱满的种子,要精选晒种。晒种可加速种子后熟,晴天晒种2天~3天。不可在水泥地上曝晒,以防伤及种子的生理活性。
(2)药剂种类的选择
用敌克松预防苗期病害,慎用多菌灵。卫福成本较高,不提倡使用。一般地膜栽培降雨少或条播,可用敌克松、多菌灵;在点播、雨水多的情况下,用敌克松或卫福,如无敌克松或卫福,多菌灵应减少用量,甚至可以不用。
‚预防苗期虫害可拌3911或甲基硫环磷。
ƒ预防高脚苗,宜用缩节胺。
(3)剂量
敌克松用量为种子用量的0.3%,多菌灵为2.5%,卫福为0.2%
‚3911或甲基硫环磷的用量不可随意加大,否则易产生药害,一般为种子用量的0.5%为宜。
ƒ缩节胺的用量应考虑品种。苗期生长稳健的品种,缩节胺用量应少;而苗期长势旺、易形成高脚苗的品种,缩节胺用量可适当加大;苗期生长稳健且对缩节胺敏感的品种可不拌。缩节胺一般用量不超过种子用量的0.04%。
(4)拌种时
一般先拌杀菌剂、缩节胺,再拌杀虫剂。
拌种方法如下,按比例100千克种子需500克3911,300克敌克松,20克~40克缩节胺的用量称好。缩节胺先用少量水化开,喷雾器先加入5千克水,再加入3911及溶解好的缩节胺混溶,边喷雾、边翻堆。第一次喷一半的药液,稍晾后,喷洒剩余药液。喷洒均匀后,将敌克松粉剂在种子潮湿时拌匀,闷种24小时后,摊开晾干。禁止在烈日下曝晒,否则敌克松见光分解,影响药效。晾干后,装袋以备播种。3911是剧毒农药,应注意人畜安全。
2.播种
(1)做到地平土细,上松下实,增温保墒。
(2)施足底肥。注意三点:重施有机肥,每亩施用农家肥2-3吨;要平衡施用化学肥料,氮肥要占生育期的10%-30%,磷肥每亩40-50斤,钾肥每亩10-15斤,缺铜或缺锌的地要增施1-2斤的铜肥或锌肥。
(3)灌水保墒,确保棉田的持水量到78%-80%。
(4)选区好优良种子和优质种子。
(5)适期播种(地表5厘米的温度超过14度就可以播种)。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营养钵育苗移栽或者是地膜覆盖,播种时播种深度为1.2-2cm。
3.田间管理
(1)苗期
一般苗期耗水量15%以下,吸氮量5%以下。高产棉田的苗期管理主要是加强中耕,中耕由浅入深,要早间苗,适时定苗。减少数弱苗,先施20%尿素淋水的措施,促使弱苗赶齐
(2)棉花中后期管理
包括三个阶段: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
蕾期要抓稳,使棉花长稳健,不徒长。措施:中耕除草,去叶枝,注意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
‚花铃期要抓多,多开花多结铃结大铃,要使棉花不疯长。
ƒ吐絮期要防止贪青晚熟和早衰。措施:追肥、灌肥,雨水多的地区注意排水,还有化控整枝。
4.棉花采摘
棉花采摘是生产中最后一个环节,如果采摘不当也会降低棉花等级,减少棉农收入。
(1)适时采摘棉花吐絮后,一般每隔5至7天采摘一次,若采摘过早,棉花纤维尚未充分成熟,产量和品质降低;采摘过晚,棉絮经风吹日晒,会降低纤维拉力,色泽受到污染,也会降低棉花质量。所以棉花吐絮阶段,要适时精收细收,提高棉花质量和品级。
(2)防止雨淋成熟的棉絮遇雨后,棉壳、棉叶的色素都会污染棉花,使洁白的棉花出现阴红、阴黄、灰白的斑点等。如果遇到连阴雨,还会造成霉烂变质。因此,要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3)搞好棉花"四分"棉花的"四分"是指:把同时期吐絮的棉花和吐絮期不同的好与次实行分摘、分晒、分存、分售。不能混在一起,以便分级出售,提高籽棉售价。
(4)籽棉中防止"三丝"混入籽棉",三丝"主要是指在棉花收摘、晾晒、包装、运输过程中混入化纤丝、麻棕丝、毛线头、朔料纸、编织袋丝、动物毛发等。由于"三丝"与棉纤维性质不同,在纺织印染过程中出现缺陷,严重影响了纱和布的质量。
附:
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1、需肥规律
苗期吸氮占5%、磷占3%、钾占2%;现蕾到始花期吸收氮占11%、磷占7%、钾占9%;始花到盛花期吸收氮占56%、磷占24%、钾占36%;盛花到吐絮期吸收氮占23%、磷占52%、钾占42%;吐絮到拔棉柴吸收氮占5%、磷占14%、钾占11%。由上可看出,棉花整个生育期的需肥总趋势呈“少—多—少”的动态变化规律。苗期吸收的较少,现蕾以后吸收量显著增加,至花铃期达到吸收高峰,进入吐絮期衰退,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使吸收量迅速下降。棉花各生育阶段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也不同,氮肥吸收高峰在前(始花期至盛花期),磷钾肥吸收高峰在后(盛花期至吐絮期),这有利于磷、钾营养应用于多结铃,促早熟上。
2、施肥原则
据研究,每生产50公斤皮棉,棉花约从土壤中吸收氮13.35公斤、磷4.65公斤、钾13.3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3∶1。但随着产量提高,需肥量有减少趋势,因此棉花产量提高不是单纯依靠肥料因素,而是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棉花的施肥原则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传统施肥技术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简化施肥技术则省去苗肥、蕾肥和盖顶肥,施肥措施为“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
棉花缺素症状
1、氮素供应不足时,棉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小且叶色淡,果枝数和总果节数少,蕾铃脱落多,衰老早,铃少而轻,产量低。
2、 磷素供应不足时,棉株生长缓慢,根系生长不良,叶色暗绿,植株矮小,生殖生长受阻,结铃和成熟期推迟,铃轻籽小,不孕籽增多,纤维成熟度差,产量和品质下降。
3、钾肥供应不足时,棉花在苗期或蕾期,主茎中部叶片首先出现叶肉失绿,进而转为黄色,以后叶尖和边缘枯焦,向下卷曲,最后整个叶片变成红棕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通常称之为“红叶茎枯病”。凡患这种病的棉田,多表现棉株早衰,棉铃瘦小,吐絮不畅,纤维成熟度差,棉花产量也较低。
4、硼元素供给不足时,叶柄产生环带,棉顶芽常常坏死,植株长得矮小而分枝多,严重时棉株出现不开花、不结铃,或蕾而不花、花而不实。
5、锌元素供应不足时,棉花叶片小,叶脉间缺绿,以致叶片组织坏死,缺绿部分变为青铜色。
6、锰元素供应不足时,叶片成杯状,叶脉间失绿,严重时节间变短,植株矮化。
7、除氮、磷、钾以外,其他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一般生产上表现不十分明显。因此,营养元素的施用与否,主要根据土壤中含量的多少来确定。
常见病虫害防治
1、棉花红腐病
症状:在棉苗未出土前受害。幼芽变棕褐色腐烂死亡;幼苗受害,幼茎基部和幼根肥肿变粗,最初呈黄褐色,后产生短条棕褐色病斑,或全根变褐腐烂。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2、棉花黄萎病
症状:现蕾期病株症状是叶片皱缩,叶色暗绿,叶片变厚发脆,节间缩短,茎秆弯曲,病株畸形矮小,有的病株中、下部叶片呈现黄色网纹状,有的病株叶片全部脱落变成光秆。
防治方法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病后和发病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3、棉花红粉病
症状整个铃壳表生松散的桔红色绒状,比红腐病的霉层厚,病铃不能开裂,僵瓣上也长有红色霉粉。
防治方法:可喷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4、棉花炭疽病
症状:棉籽和幼芽受害,变褐腐烂;棉苗受害,幼茎基部初呈红褐色斑,渐呈红褐色凹陷的梭形病斑,病重时斑包围茎基部或根部,呈黑褐色湿腐状,棉苗枯萎而死。子叶受害,叶缘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5、棉花枯萎病
发生规律发病与温湿度,枯萎病一般土温在20℃左右时开始显症,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3℃以上,病菌受抑,出现暂时性隐症,入秋后待土温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发病后和发现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6、棉花立枯病
症状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
7、棉花立枯病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8、棉花曲霉病
症状在铃壳裂缝处和虫孔处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的粉状霉层,高湿时呈绒毛状褐色霉层,棉絮也霉变,铃不开裂。
发生规律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生,8、9月份的雨量将成为铃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
防治方法:可喷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9、棉花角斑病
症状真叶发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成油渍状透明病斑,后变为黑褐色病斑扩展时因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发生规律苗期土壤含水量较高,7、8月份的铃期雨量较大,尤遭暴风雨侵袭时,角五病易流行。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喷洒1:1:120-220波尔多液、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10、棉花黑星病
症状全铃受害,铃壳变黑、僵硬,不开裂。铃壳上密生小黑点。高湿下全铃满布烟煤状粉末。病铃棉絮烃黑色僵瓣。
防治方法在烂铃病原较复杂的棉区,可喷洒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为提高防治效果,可用波尔多液或铜皂液加入上述药剂混合施用。
防治虫害要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做到病虫兼治。
11、棉红蜘蛛
发行规律温度24℃-28℃,相对湿度在75%时繁殖最快。
防治方法:用波美0.5石硫合剂中三氯杀螨砜1000倍,或20%可湿性杀螨砜800倍,或50%敌螨丹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雾。
12、棉盲蝽
发生规律:盲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相对湿度在70%以上。
防治方法:常用农药有:50%1605乳油15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0%磷胺乳油或50%久效磷2500-3000倍液,50%马拉松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200-15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50-400倍液,667平方米用75千克喷雾。
13、棉铃虫
发生规律:棉铃虫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75%-90%。
防治方法:成虫产卵盛期为防治适期。常用杀虫剂有50%久效磷乳油、40%马拉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东果乳油、90%晶体敌百虫等,均配成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667平方米用50-75千克喷雾。
14、棉尖象
发生规律:温度高、湿度大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相应提前。前茬玉米,虫量大,受害重。
防治方法:当100株虫量达到30-50头时为喷药适期,可选下列药剂一种防治:95%巴丹1500倍液,50%西维因400倍液。
15、棉斜纹液蛾
发生规律:温度2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发生。
防治方法当棉田内发现150棵或5平方米有一块卵,7天后喷药防治;每10株或每平方米有5头以上幼虫,立即喷药防治。要先选用下列药液的一种: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
16、红铃虫
发生规律:较高的适宜温湿度有利于红铃虫的繁殖,温度在20℃-35℃,相对湿度80%以上适合其发生。
防治方法:在成虫产卵盛期施药杀卵和初孵幼虫。药剂有:50%久效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667平方米药用50-75千克喷雾。
17、其它虫类
蚜虫、红蜘蛛、烟粉虱。可使用菊酯类、1%吡虫啉、1.8%阿维菌素、25%扑虱灵等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保护天敌。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