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栽培种植技术
时间:2016-08-12 来源: 作者:chuhe
1.选种
在收获前进行田间株选,把符合品种特性,长势强,无病虫的植株做好标记,收时挑出作种。在收获时,还要选择头大而圆,无畸形瓣,无损伤,大小均匀,皮色、肉色、分瓣符合本品种特性的蒜头,单晾晒、单编辫、单收藏;栽蒜时再选,剔出受热、冻害及磕碰致伤的烂瓣、伤瓣、软瓣及发黄的蒜瓣,并选大瓣栽种;选头、选瓣要年年进行,可以提高种性。
2.选地及整地
大蒜宜选向阳、背风、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肥沃田块栽培。整地以2.2米开墒,做到田平、墒平、沟直、土碎。
3.播种
采用宽幅式横向摆种条播,播幅宽17-20厘米左右,深5厘米左右,幅边上按两排蒜种,即行距在15厘米,株距为8-10厘米,然后施下种肥,盖土4-5厘米即可。
4.施肥
(1)种肥
在播幅沟中心亩施复合肥30公斤、普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做为种肥(注意:切忌施尿素、碳铵)。
(2)补肥
补充肥料大蒜吸收肥料的关键时期为蒜薹伸长至蒜头膨大期。由于施肥水平不同,田块间植株长势差异明显,部分田块已出现叶片变黄、生长瘦弱等脱肥现象,应采取补肥措施。一是结合灌水施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二是喷施0.5%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他有机叶面肥;三是在蒜头膨大初期喷洒大蒜膨大素,每亩用200毫升加水40——50公斤喷雾。
5.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刚露芽时用扫帚轻轻拍打,让其顶出膜。出苗后,个别顶不出膜的可用钩子钩出,10月中下旬天气干旱可浇一次水。
(2)返青期的管理
春季返青后,视土壤墒情可与清明节前后浇一次返青水,追肥约15千克/亩尿素。以后经常保持地面湿润,在收获蒜苔前3—4天停止灌水,在收获前10天停止施入肥料,蒜头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
(3)适时收获及晾晒
适时采苔,不仅产品质地柔嫩,并可节省养分,促进蒜头迅速膨大。采苔时尽量不要损伤叶片或使植株倒伏,以免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输送,而降低蒜头产量。提苔后15—18天左右,叶片枯黄,假茎松软时为蒜头收获适期。采取边刨蒜头边切须根边粗分级晾晒,晒时切忌将切口粘土。在田间按蒜叶压着蒜头朝一方向晾晒3—5天后再扎成或编成辫子,搭在支起的人字架上继续晾晒,注意架应搭在通风处,经常翻动至晒干,待出售时再将蒜头从蒜瓣上剪下。
5.常见病虫害防治
(1)软腐病
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防止该病应在发病初期及早喷洒氢氧化铜、琥胶肥酸铜等药。
(2)叶枯病
叶枯病多发于叶尖,防止该病注意雨后及时排水,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百菌清、甲霜灵·锰锌等杀菌剂.
(3)锈病
锈病防治要注意防止大水漫灌,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三唑酮等药。
(4)地蛆
葱蝇等蝇类的幼虫,在地下钻蛀大蒜鳞茎盘部分或假茎,造成腐烂发霉,地上部萎蔫,叶尖枯黄或全株变黄,直致死亡。成虫发生期可喷施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产卵高峰期可在肥堆上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或者80%敌敌畏乳油600倍液。幼虫危害期可用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4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5%氟铃脲乳油3000倍液等灌根防治。
(5)葱蓟马
常在温暖干旱季节发生,一年发生6~10代。成虫和若虫体长而细小,淡黄色或深褐色,在大蒜的叶片及叶鞘上吸食汁液,使叶色褪绿。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6)潜叶蝇
一般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或蛹在寄主植物叶片内越冬。幼虫多在秋后和次年4月危害,潜入叶片内取食叶肉,使叶面出现灰白色弯曲潜道。大蒜生长期间应及时清除田间受害残叶,将其沤肥或烧毁,以减少虫源,同时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7)蚜虫
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5~7天。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蒜种与肥料适当隔开;根蛆危害严重的地方,可以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0克加水50公斤溶解,泼洒在750公斤粪土上,拌匀后施下;同时遭受根蛆、蛴螬危害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植株根部土壤。防治葱蓟马和潜叶蝇,可用合适的杀虫剂喷雾。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