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栽培技术及其常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6-08-27 来源: 作者:chuhe
1.种子处理
播前将有病、干腐、带伤的蒜种剔除,掰蒜瓣时按大、中、小三个等级分级。播种前3天将蒜瓣按等级分装在容器中用水浸泡浸种,每天换一次水,使蒜种充分吸收水分,促进发芽。此步操作也有利于调节农时和便于分级管理。播种前应将蒜种用过筛的过磷酸钙拌一下,以满足蒜瓣发芽时对磷的需求,每亩蒜种用过磷酸钙30公斤。
2. 施肥技术
(1)基肥
蒜苗栽培的施肥一是要施足基肥,二是不须蹲苗,要一促到底。基肥可结合整地,667m2施腐熟圈肥4000-5000千克,或人畜粪2500-3000千克,或施农家肥5000千克,加碳酸氢铵15-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作基肥施入。
(2)追肥
一般追施2-3次,以速效肥为宜,并以氮素化肥为主。第一次追肥,一般在苗出齐后进行,667m2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第二次追肥可在收获前15天左右进行,施用量可与第一次相同。如收获较晚时,可在两次追肥之间加追一次肥,追肥数量一般667m2施尿素15-20千克。
春后收获的,要结合浇返青水,追施返青肥,以加速返青,提高蒜苗的品质和产量。温室栽培蒜苗,要配制肥沃的培养土。追肥主要是通过叶面进行根外追肥。在苗高5厘米后,每m2浇施20克尿素水,以后每隔7天喷施一次300倍的磷酸二铵水溶液,每次叶面施肥后,都要用清水冲洗叶面,以免发生肥害。
3.适时栽种
播种期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7℃~19℃时为宜。播种前做1.5米宽的畦,以20~23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10厘米),然后按5厘米的株距摆放蒜瓣,每亩种5.5万株。播种时应分级摆种,以便于管理。蒜种摆放时应保持直立,上齐下不齐,以使覆土厚度一致,保证出苗整齐。种植深度为6~7厘米,覆土厚度一般以埋没蒜瓣的顶尖为宜。
4.栽后管理
栽后浇一次透水,以促使蒜瓣发芽。出苗后再浇一次提苗水,地皮干后划锄保墒,防止土壤板结。每浇一次水培土一次,使垄高达5~7厘米。幼苗长至3叶期时用20毫克/公斤的赤霉素溶液喷洒全株,促使茎叶生长;幼苗长至4叶期时用0.8%的糖水喷洒茎叶,每隔6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5.蒜苗常见病虫害防治
(1)蒜蛆
主要危害:以幼虫危害播后的种子,取食胚乳或子叶,引起种芽畸形、腐烂而不能出苗。或从幼苗根部蛀入,向上蛀空幼茎,使幼苗死亡。较大的植株受到种蝇为害,虽不一定死亡,但明显矮化,而且易受其他病菌侵害而发病。在留种株上为害根部,引起根部腐烂或枯死而造成减产。
防治措施:田间发现蛆害植株时,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600倍液灌根防治,雨前灌根效果更佳;也可于成虫羽化盛期,喷洒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倍液,均可杀灭成虫,喷药以中午前后成虫活动旺盛时效果最佳。
(2)叶枯病
主要危害:该病主要危害大蒜叶片和蒜薹,严重时病叶干枯,蒜薹不能抽出,或抽出时从病部折断。大蒜叶片染病分两种类型:一是尖枯型。主要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并在其上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状平行的斑纹。严重的病斑扩展到全叶1/3-4/5或全叶干枯死亡。二是叶斑型。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短条状小型的侵蚀斑,略凹陷,后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组织坏死,凹陷,多为紫褐色,中央色较深,有的叶呈乳白色。大流行时10-15天全田蒜苗枯死。
防治措施:防治叶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锈病
大蒜锈病每年均有发生,常年发病株率为10%以上,发生重的年份可达80%以上。该病主要危害大蒜叶片,其次危害假茎。病株蒜头明显变小,易开裂散瓣,商品价值降低。
防治措施:防治大蒜锈病,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视病情防治2-3次,每次间隔7天。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