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正文
他们似乎知晓让作物高产的终极诀窍,他们卖的产品性价比貌似最高,他们看起来很友善,他们号召力也很强。一切都好像在说,他们是一群聪明的人。然而,他们是“化肥忽悠团”!
最近,一条微信引爆农资人的朋友圈:《河南“化肥忽悠团”13人被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批人终于把自己“忽悠”进了监狱!农资人、种植户都痛恨的“化肥忽悠团”,如今被剥掉画皮,这些人将一一受到法律严惩,实在是大快人心!
他们从“唤猪”到“杀猪”屡屡得手——要么很优惠,要么很神奇
一位长期从事农资销售的知情人介绍,在河南、安徽一带,至少有两三千人专门用这种忽悠的方式,常年从事农资销售活动,他们熟悉套路,并招揽一撮人组团:操盘手或者从化肥厂订制肥料,或者和工厂相勾结,以讲课的名义,由所谓的“专家”对村民进行洗脑,之后当场卖货迅速收钱走人。“忽悠团”的销售方式一般分4个阶段:
“唤猪”:在忽悠前期,“忽悠团”成员坐在面包车上,穿梭于村里的大小道路,放着喇叭宣传其产品的“神奇效果”,如此反复,等待时机成熟。
“赶猪”:村民们目光被吸引后,“忽悠团”便采取定点方式,找一个村里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摆摊设点,长时间不间断地播放宣传片,邀请所谓“专家”大肆宣传产品。
“喂猪”:“忽悠团”一般会对村民采取利诱手段,只要到场的人,都会免费领到盆子、垃圾篓、挑水用的绳索等用品。更有甚者,有时向先到场的村民发放现金红包,在村里产生巨大反响。
“杀猪”:日子一天天过去,“忽悠团”的最终目的是卖农资。“猪”赶来了,开完会了,开始上当了,把钱交了,肥料送到家了,这个过程叫什么呢,“杀猪”。
个案聚焦——被“杀”的“猪”可不少
1、手段升级公然销售假冒“套餐肥”(2015年9月)
河南省西平县芦庙乡韩庄村果庄村民组村民遇到“化肥忽悠团”,村民购买的是由标示为“黔磷”牌“聚能硫基肥料”和标示为“鑫方圆”牌“硫磷三胺”组成的“组合肥”。而西平县农业局执法大队传来的检验报告显示,上述两种肥料均不合格。
2、智能缓释肥竟是低端定制肥(2015年8月)
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在8月8日曝光了河南郏县化肥“忽悠团”坑农害农的事件。“忽悠团”一名自称农业专家的人说销售活动是“扶贫开发雨露计划”的一部分。活动一结束,主办方当场便和农民签合同。
3、打土肥站旗号授课(2015年5月)
河南濮阳市的农资“忽悠团”直接把授课场地开到了该市电视台的演播厅里,打着濮阳县农业局土肥站的名号,甚至在当地工商部门介入后,还依旧授课。据查,这个所谓的河南省定点配方肥生产企业,2014年便被查出其所生产的商标为“众泓”的掺混肥料不合格。
大家都在说——“忽悠团”这事儿,您怎么看?
郑伟雄(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营销总监)
在种植户集中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户信息滞后,“忽悠团”有机可乘。对付“忽悠团”,政府需加强监督,媒体也要多多报道,而厂家更需要借助各种传播途径,向农户宣传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培养农户的品牌意识。
陆政(住商肥料西南1部部长)
前几年广西南宁挺多“忽悠团”的,往往是一些小厂家,联合起来直接到村里推销产品,这些产品养分含量低,非常劣质。这两年在广西,忽悠团现象有下降的趋势,主要是执法单位加强了执法力度,以及农户提高了认知水平。
黎泽文(新兴县新江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忽悠团会对渠道商的产品销售造成冲击,因为农户一旦用了“忽悠团”的产品,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往往会认为所有国产产品都有质量问题,到时厂家或渠道商再推新产品,农户便不信任。
黎水清(封开好天年农资总经理)
“忽悠团”打着各种“概念”,开讲座对农户进行洗脑。为吸引农户,“忽悠团”还会采取买肥料送礼物、请旅游等方式,许多农户贪小便宜就上当了。其实农户应提高自身意识水平,一些看起来很美的诱惑会让他们得不偿失。
你完全可以不被忽悠——要么长点知识,要么长点心眼
“化肥忽悠团”为了引诱农户“上钩”,往往会使用两大手段,一是“特优惠”,二是“特功效”。
>> 特优惠:以大折扣出售,购买肥料赠送礼品等等,“忽悠团”会将原本价值几百元每吨的产品,标上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价格,再号称打折出售,以价格优惠来忽悠农户,让农户感觉捡到了大便宜。
>> 特功效:“忽悠团”用新名词对农户进行洗脑,鼓吹自己的产品具备各种神奇功效,对产品性能无限夸大,骗农户购买产品。“忽悠团”往往会在农户面前做起产品试验,并通过某些技术,让农户感觉产品具备神奇功能。实际上,农户所看到的“神奇效果”,很多是使用了特殊的化学试剂,这只是一种“障眼法”。
想不被“化肥忽悠团”忽悠,农户平时要懂得如何识别产品真伪。农户可登陆“中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网”或者“国家化肥质量检验中心网站”,点击肥料登记查询,输入企业名称、产品登记证号、产品商品名称等任意一项,便可查询到该产品的登记信息。如果没有登记信息就属于假冒伪劣产品。
此外,农户应当注意浏览全国各地工商部门官网,留意工商执法部门发布的化肥产品抽检信息。农户亦可关注农财网(www.inongcai.com)“老甘打假”栏目,留意相关打假新闻。
对付“忽悠团”,农户应学会“武装”自己,提高识假辨假能力,农户可以从产品的标识和检验报告入手:
1、看产品标识。每种肥料袋上都应标明产品名称、商标、有效成分含量、标准号、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厂名和厂址等。无厂名厂址、有效成分及执行标准号的产品,不能购买。
2、看检验报告。无论是进口肥还是国产肥,都要查看检验报告单中包含的化肥氮、磷、钾的含量,总养分含量及颗粒强度与含水量,然后与其外包装上的标识进行比较,注意看标识的养分偏差,偏差越小越好。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