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正文
众多名牌海淘奶粉上黑榜 19款产品抽检四成不合格
8月1日讯 据央视《消费主张》近日报道,爱他美、喜宝、凯莉泓乐、安娜图拉、诺优能、美赞臣金樽、美赞臣益生元、雅培、康宝瑞、康贝加、aTWO、贝拉米、澳佳宝、固力果、明治、和光堂、森永、每日和有机宫奶粉等19款海淘奶粉抽检40%不合格,严重可致智力低下。
随着海外购物渠道的便利化,很多消费者热衷海淘奶粉。不过,不是所有海淘而来的奶粉都符合中国标准。近日,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对热卖的海淘奶粉进行了检测,结果42.1%的样品不合格,多种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央视一共购买了7个国家、19个品牌的1段婴幼儿配方奶粉,通过国内最权威的食品检测机构,针对12种矿物质、13种维生素、2种污染物进行详细检测。这些奶粉包括德国生产的爱他美、喜宝,荷兰生产的诺优能,美国生产的美赞臣、雅培等。最终的检测结果是,19种国外奶粉中有8个样品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样品的不合格率达到了42.1%。
以美赞臣金樽、美赞臣益生元和雅培这三款产地为美国的奶粉为例,这三款奶粉的铁含量实测值在0.36mg/100kJ以上,最高值是0.55mg/100kJ,而我国国家标准规定铁含量在0.1-0.36mg/100kJ,这三款美国奶粉的含铁量超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上限。
对于该检测结果,有行业人士介绍,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体制特点是不同的,所以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的奶粉标准特地对铁元素的含量规定了上线,而这三款美国奶粉就超过了中国标准的上线。“铁超标会导致铁过量的中毒,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肠道出血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南庆贤如是介绍。
乳业专家宋亮进而指出,各个国家对于奶粉配方标注不同,营养指标也不同,微量元素差异是海淘奶粉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除了微量元素外,海淘奶粉更存在假冒充斥的问题。“海淘、跨境最大的问题是以假乱真,由此破坏了国内奶粉价格体系,冲击了传统企业的利益。”
海淘奶粉“不合格”,中国妈妈需审慎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日前在京东、天猫等购买了19款热销奶粉,其中有8个样品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样品的不合格率竟然达到了42.1%,长期食用危害宝宝健康。(7月30日中国广播网)
乳制品安全兹事体大,长期以来却事故频发。虽说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八年之久,但留在人们心中的隐痛始终未曾完全消散。各种不应出现的东西在食品中出现,各种不合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孩子的健康问题依然是父母的心头大患。
年轻一辈的中国妈妈,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当诟病或者质疑国内奶粉不够安全时,她们便将奶粉的质量保证寄托在海淘产品上。可以说,海淘奶粉的走俏热销,是中国妈妈对国内奶粉“失去自信”的必然现象。
殊不知,对海淘奶粉的“盲目崇拜”,同样是一种冒险。据媒体报道,央视《消费主张》栏目在京东、天猫等购买了19款热销奶粉,其中有8个样品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样品的不合格率竟然达到了42.1%。需要说明的是,曝光的“不合格”奶粉品牌,都是原产国销量领先的大品牌,而且深受中国妈妈的青睐。
如此石破天惊的重磅消息,必然会引来中国妈妈的焦虑和不安。然需要释疑的是,检测中多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并非等同于奶粉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只是所检测的样品指标不符合我国的奶粉配方标准。亦即是说,出于地域差异、营养水平、国民体质等因素,国内与国外在奶粉标准的设定上有所不同,也不可一概论之。
这就好比,同样的教育模式,适合美国孩子,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孩子。同理,中国宝宝食用外国奶粉,就如同让我们去吃美国的生鲜牛排。别人觉得美味至极,我们却感到恶心反胃。清楚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碘含量明显低于国标。日本是沿海地区,海产品是日常食物,不会存在碘缺乏,碘含量低于国标也就不足为怪。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婴儿配方食品安全标准,出现的差异只要合乎科学配比就行。中国妈妈舍近求远,痴迷或者说推崇海淘产品,是基于对国内奶粉丧失信心。当然,这不是她们的问题。每一次的奶粉质量问题,都会伴随引发一场社会恐慌,而形成这种“恐慌”的罪魁祸首,是涉事企业的唯利是图,铤而走险。推诿已为公众所惯见,监管的疏漏和处罚的滞后,也已在公众心中产生“刻板印象”,自然会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国产奶粉的质量。
此次对海淘奶粉的抽检“意味深长”。一方面。“99%以上的婴幼儿奶粉抽检合格率”不能平息某一项检测超标带来的焦虑,中国妈妈同样需要带着这种“焦虑心理”审慎选择进口奶粉,盲目崇拜只可能对孩子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另一方面,企业倘若苛求中国妈妈保持淡定,立刻重塑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不免有些“强人所难”,甚至说是异想天开。“伤口”能否愈合,还看“药引”是否足够奏效。只有乳品行业的品质、质检监管的公信同时回归,中国妈妈才会安心选择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国产奶粉。
买婴儿奶粉别再迷信海淘了
超四成海淘洋奶粉不合格,应该受到质疑的或许并非洋奶粉质量,而是“海淘奶粉”这一销售模式。这也提醒国人,即便国外合格的奶粉也未必适合国内儿童。生产标准不同的背后,是国情不同,是儿童体质不同。年轻妈妈热衷于海淘洋奶粉,认为这又便宜又安全。但是,央视的一份调查,真相让人大吃一惊。近期,央视《消费主张》栏目在京东、天猫等购买了19款热销奶粉,有8个样品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样品的不合格率高达42.1%,长期食用危害宝宝健康。
假如粗看这一调查结论,而不进行深入分析,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洋奶粉广泛存在质量问题,或者认为海淘奶粉缺乏监管,致使大量劣质奶粉流入。其实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应该受到质疑的或许并非洋奶粉质量,而是“海淘奶粉”这一销售模式。
因为各国执行的奶粉质量标准不同,所以拿其他国家的奶粉按照我国的标准检测,便很可能出现不合格现象,有些指标甚至存在严重缺陷。换言之,就是导致奶粉不合格的,不一定是质量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标准。正规渠道的进口奶粉之所以符合我国标准,是因为此类奶粉是按中国标准生产的,而海淘洋奶粉则直接来源于海外市场,不是专门针对中国国内儿童。应该看到,此次调查的意义更在于提醒国人,即便国外合格的奶粉,也未必适合国内儿童。标准不同的背后,是国情不同,是儿童体质不同。若身处国内,却让孩子与国外的孩子喝同样的奶粉,很可能存在风险。譬如,日本是个岛国,国内海产品丰富,碘缺乏疾病极低,不必在奶粉中专门添加一定量的碘。但我国碘缺乏地区较多,这些地区的孩子若长期食用日本的无碘或低碘奶粉,就极易出现碘缺乏疾病。
所以,选购儿童奶粉不宜盲目迷信海淘,再好的洋奶粉,海淘回来也可能出现“水土不服”。当然也要明白,洋奶粉并非不能喝,关键是家长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进口奶粉。目前我国也有很多正规渠道进口的婴儿奶粉,其标准与配方更符合我国儿童的需要。对此,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奶粉包装上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看上去数值差距不大,但日积月累,将会对孩子成长发育产生很大影响。
另外,防范国内儿童被海淘奶粉所伤,除了要向家长讲清这一销售模式的风险外,更应该对海淘网站进行规范。既然海淘奶粉中很多不符合国内标准,并对儿童健康构成潜在危害,这一营销模式就理应受到约束。(来源:半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