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正文

牛蒡子的栽培技术
来源: 2016-03-12
262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力子,为常用中药,具疏风散热、宜肺透疹、散结解毒之功能。根亦入药,具清热解毒、疏风利咽功能。主产东北各省,现河北、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引种栽培。全国各地多有分布。

  (一)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株高1~2米。主根肉质。茎直立,粗壮,多分枝,略带紫色,被白色柔毛。基生叶丛生,大型,长40厘米~50厘米,宽30厘米~40厘米,中部以上叶互生,具柄;叶片卵状心形至阔卵形,边缘具细锯齿或呈微波状,叶背密被白色柔毛。头状花序排列呈伞房状;总苞片先端弯曲呈钩刺状;小花全为管状花,紫红色。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略具三棱,表面灰褐色,具灰色斑点;冠毛宿存,淡褐色,呈短刺状。花期5~6月,果期6~8月。

  (二)生长习性

  牛蒡为深根性植物,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较耐盐碱,忌积水。多见于山坡、田野、路旁,但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低山区和海拔较低的丘陵地带最适宜生长。

  种子发芽适温为 20 c~25 c,发芽率 70%~90%,种子寿命为 2年。播种当年只形成叶簇,第2年才能抽茎开花结果。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牛蒡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栽培时,宜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30厘米~40厘米,耙细、整平,每 1000平方米施入农家肥 3 000公斤~4 000公斤,作成1米~1.5米宽畦。

  2.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以直播为主。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以春播为好,时间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8~9月间。在整好的畦上按50厘米~80厘米开浅沟进行条播;或按80厘米株距穴播,每穴点入种子5~6粒。播种前,将种子放入30 c~40c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有利出苗。播后覆土3厘米~5厘米,稍加镇压后浇水,15天左右可以出苗。每1000平方米用种 2公斤。此外可育苗移栽,于3月上旬在苗床上播种。5月上旬或秋季移栽。

  3.田间管理 幼苗期或第二年春季返青后要进行松土,同时前期要特别注意除草,后期叶子较大时停止中耕。当苗长至4~5片真叶时,按株距20厘米间苗,间下的苗如有缺苗处,可带土移栽;苗具6片叶时,按株距40厘米定苗,穴播者每穴留l~2株。第二年茎生叶铺开时.不再进行除草,但要追肥2~3次,每 1000平方米施人粪尿 2 000公斤~3 000公斤。植株开始抽茎后,每 1000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铵15公斤或过磷酸钙20公斤,促使分枝增多和籽粒饱满。施后要及时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

  4.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多发生于6月,发病初期喷洒50%的多菌灵1000倍液。

  (2)蚜虫:牛蒡终身都有蚜虫为害,严重时可造成绝产。用 40%乐果乳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3)连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采收与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分期分批将果枝剪下,打出种子,晒干后去净杂质即得牛蒡子。根四季可采,挖出洗净,刮去黑皮晒干即可。


  • 上一篇 : 春耕玉米种植前注意啥
  • 下一篇 : 柑桔夏季管理技术
  • 相关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