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正文
温湿度管理,栽后通风降湿,夜间气温在0℃以上,通风透光,提高抗冻性。当气温在0℃以下时,大棚内夜间要覆盖小拱棚并加盖草帘,白天将草帘揭开,增加光照。当茎部开始膨大至收获前,棚温白天控制在15―20℃,超过24℃应通风降温,以免徒长,促进莴笋迅速生长。
肥水管理,定植后浇足稳根水,5―6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并随水追1次提苗肥,施入硫酸铵+光合营养膜肥,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规肥料、养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至极限。以后连续中耕松土2――3次,以利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当长到8片叶开始团棵时,再随水追1次硫酸铵,然后继续中耕、蹲苗。当长至16――17片叶、茎部开始膨大时,应及时浇水,并随水追施1次壮苗肥,同时喷施新高脂膜+蔬菜壮茎灵可激活植物生态生长正能量,拓宽植物导管路径,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产量和质量。并且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地面稍干就浇,均匀浇水。
病害防治,大棚莴笋病害,除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结合药剂及时防治。一般在发病初期用相应药剂+植物细胞免疫因子,以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及利用病菌毒性变异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