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正文
线虫病害使我国各种作物年平均产量损失达10%~15%,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安全。其中,蔬菜根结线虫造成年损失超过50亿元,受害严重的保护地造成绝收或毁棚。但由于线虫的隐蔽性,加大了防治难度,专家提醒——
近年来,植物线虫日益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这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虫子危害不浅,让不少种植户饱受困扰。由于线虫是隐蔽在地下的“隐形杀手”,也加大了防治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应对线虫危害,日前在安徽合肥举办的首届中国土壤线虫防治高层论坛上,业内的几位权威专家给出了线虫防治的良策——不能仅靠单一药剂,综合防治才能治标治本。
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危害大
知己知彼才能精准出击,线虫到底是何许虫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线虫病害流行与防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彭德良介绍说,植物线虫是无色、透明、肉眼不可见的毫米级虫子,其存活、繁殖能力强,耐低温,寄主范围广,危害几乎所有的植物。线虫喜欢偏碱性土壤,盐碱地危害尤其严重,在土壤中分布较深。“很多人对作物线虫病缺乏认识,重视不够。由于线虫危害隐蔽,不易察觉,只有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地上部才会表现症状,而这时根部受害已非常严重,再施药很难控制。而线虫病一旦发生,难以根除。”彭德良说。
隐蔽性是线虫危害最大的特征。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国坤教授介绍说,大多数的线虫侵染地下组织,地上部症状大多无特异症状,因为其危害隐蔽,基层误诊、乱用药现象严重,有时候柑橘因为半穿刺线虫导致的黄化,会被误认为是柑橘黄龙病,结果就不断地砍树。华南农业大学廖金铃教授也表示,线虫危害复杂、隐蔽、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误认是其他缺素症,常常与其他病原物形成复合侵染。
线虫有什么危害?彭德良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线虫病害使我国各种作物年平均产量损失达10%~15%,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病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线虫病害,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安全。蔬菜根结线虫年损失超过50亿元,受害严重的保护地造成绝收或毁棚;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面积超6000万亩,减产约500万吨,经济损失100亿元;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已成为北方地区甘薯的毁灭性病害。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革,线虫发生日益严重,根结线虫在一些地区有暴发的态势,粮食作物的孢囊线虫如小麦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将进入高发期。
防治不能仅靠一种手段
线虫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当前防治线虫的方法有哪些?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朱春雨博士介绍说,目前,我国登记的杀线虫剂产品有100多种,包括克百威、灭线磷等高毒杀虫剂,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等一般杀虫剂,还有噻唑膦等杀菌剂,威百亩、氯化苦、棉隆等土壤熏蒸剂,淡紫拟青霉、氨基寡糖素、蜡质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其中,阿维菌素、噻唑膦等化学杀线剂产品是目前防治线虫的主流类产品。
朱春雨分析了不同类杀线虫剂的优缺点——土壤熏蒸类杀线虫剂防效较好,对线虫、土传病害、杂草都有作用,但施药方法复杂,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操作,在定植前土壤消毒处理,植物生长期不能用,并且受土壤湿度、土壤结构影响大;化学杀线剂采用沟施、种子包衣等,施药方便,防效较好,植物生长期可以使用,但可供选择、轮换的品种少,长期单一使用杀线剂易导致抗性。生物农药类杀线剂环境相容性好、低毒,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作物安全、无污染、无残留,植物生长期可以用,但易受土壤条件、成本、剂量水平及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防治效果容易被干扰和打折扣。不能与其他农药,尤其是杀菌剂混用。
“相当一段时间,化学杀线剂仍然是线虫防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防治技术,但不能仅仅依靠化学杀线剂,还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彭德良说。
刘国坤也表示,千万不要小看线虫,想通过一种药去治它。为什么云南烟草线虫发生严重而福建发生就很少,原因就是云南是旱作连作,而福建是烟草和水稻轮作,不管是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不能只依赖一种手段。
综合防治既减量又提效
在论坛上,几位专家多次强调了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彭德良表示,线虫传播途径多,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农机扩散,所以防治植物线虫,种子种苗检验是基础,培养无病壮苗是重点,要精选种子,选用无线虫土壤和基质育苗。此外,土壤的清洁健康是关键,要用物理、化学、生物和农业措施处理好土壤,并且把握好施用关键时期,在播种前和移栽前3~5天,减少初侵染。
“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基数是关键,要注意清除病残、翻耕晒垡,将作物病根完全清除,深翻土地后,在太阳光下暴晒15天以上,阳光消毒与生物熏蒸相结合,既能提高防治效果,还能降低防治成本。轮作也是一个好方法,因为非寄主作物对线虫有驱避作用,利用非寄主植物可有效降低下茬作物种植前土壤中线虫基数,同时降低其他土传病害的发生,比较适合一年多季种植的耕作方式。南方可以通过水旱轮作,北方保护地可以通过和耐病作物轮作。”彭德良说。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简恒教授表示,可以通过种植万寿菊等植物来降低线虫密度,用几丁质、油渣等有机质改良土壤也可以降低植物寄生线虫密度,化学杀线剂+生物肥料搭配运用,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如用“棉隆+麦秆+鸡粪+阳光消毒”土壤处理技术,防效可达70%,还能节约成本近百元。
刘国坤也表示,生防菌剂(肥)+化学杀线剂,可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比如淡紫拟青霉生防菌剂结合噻唑膦(减三分之一的量),其防效与噻唑膦常规用量相当,既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绿色高效杀线虫剂亟待开发
目前生产中线虫病害的防治任务艰巨,但目前可供选择的杀线剂种类比较少,只有阿维菌素、噻唑膦、棉隆等少数几种产品在实际生产上应用,传统农药品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长期使用单一杀线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现有防治药剂和技术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对此,专家呼吁,绿色高效的防治线虫的药剂待开发。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彭德良表示,有效防治作物线虫病害、减少线虫造成的农作物损失是生产的迫切需求,研发低毒高效杀线虫剂具有广阔的市场。种子处理和包衣将是发展的方向之一,可以阻止减少初侵染,促进幼苗茁壮成长。未来将重点研究杀线剂的靶向、安全高效及减量的应用技术。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朱春雨博士表示,随着国内对克百威和灭线磷的禁限用,市场上可选的杀线剂将屈指可数。从近几年杀线虫剂登记趋势来看,田间药效试验申请数量在快速增长,2014年相比2013年增长50%。截至2015年8月底,已经批准71个杀线剂产品的田间试验,线虫防治药剂的研发登记日益受到企业关注。噻唑膦是热门的杀线剂品种,生物杀线剂产品研发热度不减。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金铃认为,杀线虫剂研发将由熏蒸型向非熏蒸型发展,高毒剂型向高毒品种低毒化剂型发展,用量大、费工向用量小、简便发展,预防性向保护治疗兼备发展,一般防治剂向种衣剂发展,单剂向复合剂型、一体化制剂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刘国坤认为,目前或可预期的未来,低毒高效化学杀线虫剂唱主角,生物杀线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防菌剂开发还需要解决与化学药剂的兼容性、防效慢、土壤环境对其的影响等问题。
专家一致认为,线虫防控大有可为,已经有技术储备的企业未来将分享巨大的市场蛋糕。企业要加强研发和技术的投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开发不同作用机理的新型绿色高效药剂。
根结线虫危害最严重
根结线虫是我国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的重大病原物之一,目前根结线虫成为了北方保护地蔬菜毁灭性病害,也是南方露地栽培果蔬的主要病害。
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等4种发生最为普遍,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最大。根结线虫病主要侵染作物根系,但有时也会侵染块茎、球茎、地下果荚和温室作物的叶片。地上部分没特异症状,植株危害严重时,叶小而黄化,植株矮化,甚至萎蔫死亡。
根结线虫通常没有明显的寄主专攻化,能够侵染的植物超过2000种。全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面积超过2000万亩,受害最严重的蔬菜主要为茄科(如番茄、茄子、辣椒)、葫芦科(如各种瓜类)等蔬菜。
如烟草根结线虫在四川、重庆、河南、云南、广西、湖南、湖北及山东等地发生较重,且有继续加重的趋势。随着香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棚营养杯苗土带病,移栽时直接把根结线虫带入大田,导致香蕉根结线虫病普遍发生。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市香蕉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发病率一般达20%~30%,严重的达60%以上,减产40%~60%,苗期发病则严重影响出圃率。同时根结线虫的侵染还与香蕉束顶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香蕉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二龄幼虫是侵染作物根系的唯一虫态,也是根结线虫病防治的关键虫态。二龄幼虫从作物根尖侵入危害。
多年重茬、连作种植同一种蔬菜品种,是发生根结线虫病害的主要原因。带病温室再生产再育苗加快了传播蔓延速度。传统的大水漫灌是温室蔬菜根结线虫传播的重要途径。土壤的环境(沙质土壤、干燥等)适合根结线虫发生发展。种植户不注意管理,施药方式,施药品种的错误使用,也是导致线虫危害严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