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玉米价格行情重返“1”元时代

发表于:2016-06-22

    6月份以来“拍卖”、“疯涨”成为国内玉米市场的关键词,“拍卖”当属临储超期和蓆茓囤储存玉米拍卖,截止目前已举行3期,且成交用“火爆”来形容相当贴切,这令市场人士大跌眼镜,似乎正说明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区域性、阶段性粮源供应紧缺问题,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华北产区玉米价格持续“疯涨”, 并成为国内玉米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一路领涨,并重返“1”元时代,反映用粮企业目前“抢粮下锅”的现状,同时,玉米成本抬升且生产供应偏紧,养殖饲料消费需求恢复,国内淀粉价格也“水涨船高”。具体分析如下:

  华北产区玉米价格持续“疯涨”

  今年5月份至今华北产区玉米价格持续“疯涨”,截止目前累计涨幅已逼近400元/吨,大有重复2014年夏秋之交玉米价格报复性反弹600元/吨之势,其中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持续领涨并重返“1”元时代,部分地区高点甚至达到每斤1.1元,究其主要原因是:这既有今年东北临储玉米天量收购之因,也有终端市场过度看跌情绪下库存降至极值之故,更与今年国家泄库屡屡推迟有关。此外,华北地区农户余粮基本耗尽、定向拍卖粮源并未集中到货以及前期南方连续降雨天气影响玉米上量也一度促使其价格不断攀升。上周(6月14-15日)玉米拍卖继续呈现火爆局面,部分省份成交价较上一轮大幅提高,其中国产超期玉米成交均价1561元/吨,进口玉米成交均价1480元/吨,吉林和黑龙江省成交均价分别较上周提高70元和10元,山东省成交均价较上周提高160 元/吨。同时,华北玉米现货市场连续上涨,目前山东深加工玉米挂牌价区间1860-2050元/吨,周比上涨40-12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深加工企业 14.5%水分玉米进厂价1900-2050元/吨,较上周末上涨10-3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收购价1820元/吨,与上周末基本持平;河南鹤壁地区收购价1850元/吨,与上周末基本持平。

  后期随着每周超期储存玉米拍卖的有序进行,市场粮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本轮其价格阶段性上涨动能或将减弱,其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今年华北、黄淮地区麦收期持续降雨,饲料级小麦数量增加,有望替代玉米缓解部分饲料企业的用粮缺口;二是淀粉价格已经涨至高位,如果淀粉价格提价困难,企业提价收购玉米积极性也将受损;三是除了临储转一次性储备外,正常中央储备粮轮换也将逐渐展开,对市场形成一定供应;四是6-8月是去库存的黄金窗口,一旦9月新玉米逐渐上市,去库存难度将显著增加,随着时间推移,黄金窗口缩窄,后期去库存加大力度的可能性越大,意味着政策性风险越高。综合来看,短期供应缺口仍存,华北玉米价格暂时没有止涨迹象,但上涨压力也在逐渐加大,尤其是政策性风险增加。

  东北玉米粮源采购重心转移

  6月份以来东北产区市场玉米购销相对清淡,企业使用轮换玉米为主,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基本稳定,截止目前,黑龙江绥化地区大型深加工企业15%水分三等玉米收购价1650元/吨,吉林四平地区三等玉米169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三等玉米1680元/吨,均上周末基本持平。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以消化临储轮换粮为主,过去两周黑吉两省开始定向拍卖2013年产蓆茓囤玉米,底价较低,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粮源。此外,6月14日-15日超期储存玉米竞价销售正式开启一周“双拍”模式,且市场有传闻称临储玉米销售或将于近周启动,甚至不排除超期储存玉米和临储玉米每周均拍的形式,此前因粮质及运距限制,东北地区政策粮投放整体偏紧,区域价格维持坚挺,需要关注粮源出库节奏对当地价格的影响。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