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显端倪 棉业如何适应

发表于:2015-12-22

编者按:近期,随着我国新疆、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新棉采收工作的结束,开始全面进入皮棉加工上市期。今年国家在新疆继续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4月份公布了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19100元/吨,较去年下降700元/吨。新疆自治区在调减棉花面积的同时,对目标价格补贴方式、补贴资金发放等进行了调整。在内地棉区,受比较效益持续下滑影响,棉花种植面积萎缩势头难挡,内地棉企也面临调整。

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来,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基本建立,市场开始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受整体棉花市场供应充裕、库存高企、下游需求疲弱影响,棉市仍将面临弱势格局。

极端天气加剧阿克苏地区植棉效益下滑 棉农期待目标价格补贴减损

12月初的南疆平原上,采摘过后的棉田一片萧索,结束加工季的轧花厂也归于平静。

不平静的是种棉人的心情。“棉花早卖完了,现在就在等补贴,能拿到多少还不知道。”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多浪乡多浪村四组村民艾力·瓦里亚孜说,今年棉花减产了,价格也低,都盼着补贴早点发下来。

今年是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第二年,自治区对补贴方式、操作程序等进行了优化。面对种棉效益下滑的现实,阿克苏地区的不少棉农把希望寄托在补贴上。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则期待改革能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基本农户尚能保本包地种棉大户面临亏损

阿克苏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和唯一的长绒棉产区。据阿克苏地区农业局副局长张勇介绍,今年按照自治区调减棉花面积的要求,阿克苏核实棉花实际种植面积719.34万亩,较上年减少76.98万亩。新棉自9月中下旬开始收购以来,目前已接近尾声。

说起今年的种棉效益,艾力·瓦里亚孜直摇头。他家7亩地长绒棉摘了1105公斤籽棉,以7.8元/公斤的价格卖掉。与去年相比,棉花减产近一半,卖棉收入打了对折,“去年卖完棉花,16000多块钱装到口袋里。今年只卖了8300多块钱。”他粗略算了一下,不算自己的人工,每亩地投入900多块,亩收入只有200来块钱。

“今年种棉花的投入和收入扯不平。”在库车县墩阔坦镇阔恰托格拉克村,包地种棉花的李中全说,今年租了450亩地种细绒棉,产了135吨籽棉,售价在5.5~5.7元/公斤。一亩地的物化成本约1400元,加上600多元的拾花费,成本至少要2000元。算下来,总投入90万元左右,而卖棉只回来了76万元,亏10多万元。

据阿克苏地区农业局测算,2015年棉花亩均生产投入2175元。如果按平均单产350公斤籽棉、收购价6.5元/公斤计算,亩收入为2275元,基本收支相抵。

然而,对不少种植户而言,350公斤已是“天花板”。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夏极端高温天气对棉花产量造成较大影响,棉花品质也有所下降。据阿瓦提县棉企开具的售棉发票反映,新棉价格受马克隆值、绒长、品级等质量影响,均低于棉企公布的收购价。

2014年初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时,新疆地方棉农获得了平均每亩约444元的价格补贴性收入。今年,生产性收入增长无望,补贴性收入被寄予厚望。

“农民今年的心理预期是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阿瓦提县阿依巴克乡乡长艾思喀说,去年该县目标价格补贴方式为40%按面积补、60%按产量补。今年都是按照产量补,还恰逢减产。如果想要达到去年的水平,一公斤籽棉得补到2块钱以上。

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科长李新则建议,有关部门在落实补贴资金时,应考虑极端天气的影响,按棉花减产幅度相应增加资金补贴额度。

皮棉出库放缓高品质棉花市场需求大 收购接近尾声,市场对新棉的“检验”则刚开始。

今年,阿克苏地区有资质的棉花收购站点共有172家,除12家未开展收购外,其余均正常收购,但皮棉购销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阿克苏新昌棉业轧花厂厂长吴光潘说:“收了棉花就怕卖不掉,今年客户少得很。”去年此时加工的6000吨皮棉卖出了5000多吨。今年只加工了3000来吨,还有2000多吨压着。

与“新昌”比起来,库车县棉麻公司轧花一厂的皮棉销售顺畅得多。该厂与江苏常州某棉纺企业订有委托收购加工协议,今年收购的10273吨籽棉全部加工完售出。

尽管销售因厂而异,但从公检库这个皮棉销售的“总阀门”来看,今年棉花销售进度不乐观。“新棉出库比去年慢得多。”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阿克苏棉麻站经理郝霄峰说,目前入库的9.8万吨新棉中,出库的只有3万吨。他分析,一是内地纺织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用棉量下降;二是今年南疆棉花质量较差,纺织企业用棉积极性不高。

近年国内中低端纱线的市场被低价进口纱挤占,中低等级棉花需求减少。随着国内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对中高等级棉花的需求逐年增大。阿克苏因其长绒棉资源优势,吸引了山东鲁泰、江苏联发等国内大型纺织集团在此开设子公司。

但今年阿克苏的棉花品质不尽如人意。阿克苏联发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桂国说,他们选购棉花以“双28”(长度28毫米、强力28级以上)、马克隆值A、B级为主,但今年能到这个标准的棉花不足六成。

据中国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阿克苏实验室的数据显示,今年入库新棉纤维长度较往年下降0.5~0.8毫米;马克隆值B2档的只占24%,而C级C2档的占到76%。

依据市场信号调整生产 稳棉提质仍是主线

目标价格改革的初衷在于,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释放价格信号引导市场预期,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新疆棉花“价改”第二年里,包括棉农在内的市场主体已经在捕捉和理解市场信号,并开始适应和调整。

农户对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理解更透彻。“按产量补贴好,管得好补贴就高,这样公平。”尽管今年因灾减产,库车县墩阔坦镇的棉农和大户们还是对今年按产量补贴的方式报以理性反馈。

棉花种植主体结构、品种结构在调整。据阿克苏地区面积核实,在今年减少的76.98万亩棉花中,基本农户减少81.74万亩,而种植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种棉面积增加了4.76万亩。全地区细绒棉较上年减少了174.87万亩,长绒棉则增加了97.89万亩。

加工企业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对棉花分级定价。阿瓦提县的一些棉企改变过去棉花混轧、混等混级的做法,在收购环节增加了棉绒长度的检验工作,在收购价格上第一次根据长度分别定价。

采访中,各方均表达出希望靠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来平稳调整棉花生产的意愿。库车县墩阔坦镇乡镇干部反映,今年部分减棉的农户靠种甜菜等经济作物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提高了效益,但考虑到经济作物扎堆“卖难”、粮食作物生产受水资源限制等现实问题,种棉还是宜棉区最理性的选择。一些大型纺织企业虽然有海外建厂的动作,但坚持“阿克苏的长绒棉毕竟是最好的”“要作为资源基地”的初衷。种棉户虽有退出,但像艾力·瓦里亚孜这样擅长种棉的农户,还是肯在棉花效益不高的情况下,给棉田铺设滴灌。

业内人士提出,在继续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机制的同时,需要在更大层面上提高棉业发展质量。例如解决棉花品种小、散、乱的问题,选育优质、高产、适应机采的主打品种,在一定区域内推广,以提高棉花整体质量水平;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力度,在全程机械化、中低产田改造、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棉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指标额度向长绒棉产区适度倾斜,以提升高品质棉花加工能力等。

打工一月顶种棉一年 种棉为自用高青难觅大块棉田

棉花,象征着温暖。而在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和店村张善成家里,半屋子的棉花显得有些冰冷。

张善成今年种了6亩棉田,在当地可称得上大户。“今年棉花长势好,产量高,籽棉亩产近600斤,可价格实在太低。”张善成说,眼下,高青当地的棉花价格是3元/斤左右,还不如前两年。算下来,一亩地毛收入1600元,除去1400元的成本,仅赚200元。加上235元的补贴,也不到500元。这还没将人工成本算在里边。“如果棉花价格不抬头,我就不打算卖了,把它们弹一弹,把家里的被子全做一遍。”

高青县曾是全国有名的百公斤皮棉县。而这些年,由于棉花比较效益下滑,大片棉田都被改种其他作物,只在边角、盐碱地块零星种植。农民种棉多是自用,拿出大块地种棉花的少之又少。

种棉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了下游产业发展。郑埝村的郑念太算得上是棉花经纪队伍中的“棉老大”。正值棉花收购季节,他家门前全然没有以往车来人往的热闹。“这块生意简直成了鸡肋。扔了吧,还有些零星交易,但市场肯定是大不了了。”郑念太将新棉收购上来直接卖给本地棉纺企业及邹平魏棉集团,赚取中间差价。因为做经纪,他对棉花的市场行情格外敏感。

棉农们却早已“麻木”。“对补贴不太关心,一亩地补贴个百儿八十的,解决不了大问题。力度再大,恐怕也调动不起积极性了。”郑念太说,种棉效益低不说,还特别“粘人”——从种到收离不开人,而打工一月顶种棉一年。

高青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韩凤云有着特殊的“棉花情结”。她曾担任高青棉花生产办公室主任多年,推动出台棉花高产创建、高青棉王竞赛等措施,但仍止不住全县棉花面积的萎缩。“棉花行业不景气不是高青独有现象。现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不振,不少纺织企业也开始向内陆、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韩凤云建议,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的种田选择,政府给予指导而不能干预。

唐坊镇农委主任韩兆朴希望农机部门能尽快研制出适合在小型地块作业的中小型棉花摘拾机。引导棉农成立了合作社,采取市场化手段,统防统治病虫害;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收益。

为减轻对棉花的依赖,该县棉纺织企业正着手开发应用高科技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发展专用纱。

高青英汇纺织公司经理姚方青建议,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和“滑准税”,给棉农实行直补,尽快使棉花价格、质量标准、营销方式与国际市场接轨;尽快解决棉纺织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问题;改善国内棉花储备办法,发挥好储备棉平抑市场的作用;鼓励农发行资金用于棉纺企业储备棉花

种棉成本降邳州棉农收益略增

11月下旬,江苏省邳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与成本调查科对全市9名农调户2015年种植的棉花成本及收益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调查点棉花单产略涨,收购价格上涨,总成本减少,现金收益增加。

今年气候适宜,棉花从质量到产量上都明显好于往年,平均亩产皮棉87.23公斤,比去年的85.76公斤增加1.47公斤,增幅为1.71%。

今年邳州棉花开秤时间与去年基本一致。9月份,由于品质好、绒长度长,籽棉开秤价格达3.81元/斤。随着上市量增加,加之收获期不同的籽棉品质差异,价格出现回落。10月中旬收购价格降到3.10元/斤,11月份籽棉收购价格在2.8~3.0元/斤。户均出售皮棉价格为15.59元/公斤,比去年上涨1.53%。

主要原因:一是市场供应量减少。据邳州市农委资料显示,2014年棉花总产量为1680吨,预计2015年总产量在1300吨左右。二是棉花质量好。据棉花收购商介绍,今年棉花衣分基本在39%,质量则以白棉三级(2729)为主。

总成本减少。今年种棉每亩总成本为1717.25元,比去年的1832.55元减少115.30元,减幅6.29%。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有不同幅度下降。

物质与服务费用减少。每亩物质与服务费为335.33元,比去年的380.30元减少44.97元,减幅达11.82%。主要原因是棉花种植遇冷,病虫害发生较轻,种子、农药、化肥和机械作业费等费用下降。人工成本小幅下降。据调查户数据,今年每亩人工成本为1221.92元,比去年的1283.92元减少62元,减幅4.83%。主要原因是户均家庭用工天数为28.09个工日,比去年减4.20%。土地成本略减。据调查户数据,今年土地成本为160元/亩,比去年减幅4.95%。

由于今年棉花单产略涨、价格走高、成本下降,亩平均产值为1695.29元,比去年的1643.38元涨幅3.16%;亩平均现金收益1349.86元,比去年的1254.56元增幅7.6%。调查户张家田说,今年政府为扶持棉花生产,发放每亩206元的棉花价格补贴资金,增加了棉农收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