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姜蒜搅动大市场
作为调味品,葱姜蒜都具备小宗农产品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其他蔬菜会遇到的尴尬,“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仍然存在。
从全年它们各自的贡献值来看,大葱、大蒜产量低于2015年,而生姜产量与2015年相差不大。从价格方面来看,真实让人感叹,疯狂的小品种真的可以搅动大市场。
上半年的强寒潮天气给大蒜带来了减产预期,价格一路飙升,最高价格在3月17日达到6.5元/斤,5月份大蒜上市后,多个产区减产促使大蒜入库量较2015年减少25%,供不应求带动价格不断上调,下半年最高价出现在11月26日,价格达到6.65元/斤,大蒜又成功的脱颖而出,重塑金身,真的令人唏嘘不已。目前2017年要上市的大蒜已经完成了种植,主产区面积普遍增加2-3成,如果没有天公异常的配合,可以预见2017年饺子店里又能吃上免费大蒜了。
说完大蒜,再来看看“向钱葱”,上半年价格持续高位,3月3日最高价格达到3.55元/斤,高价格伴随着高收益,下半年主产区山东大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进入6月份之后价格急速下滑,7月11日价格已跌至0.22元/斤,不及高峰期的零头。
最后看看吃了败仗的“姜你军”,想当年,“姜你军”也是金戈铁马,但2015年、2016年两年里却陷入尴尬境地,从2016年生姜价格来看,全年长期维持在0.6-0.8元/斤的低位,甚至不及2014年高峰期的十分之一。价格偏低但种植户依旧盈利,主产区生姜面积甚至不减反增。生姜每年4月份种植,从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2017年生姜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大家做鱼的时候也不用再为放多少姜而“斤斤计较”啦。
综合来看,大葱、大蒜、生姜作为调味品,具备小宗农产品的特点,同样有着其他蔬菜的尴尬,“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仍然存在。“蒜你狠”、“姜你军”、“向钱葱”的时常发生并不是一个行业良性发展的标志。如何构建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将规模化种植、农批农超对接、电商分销、农产品溯源体系有机结合才是未来蔬菜行业发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