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26 来源:
政策是为人服务的,但不是为所有人的眼前利益服务的,它就像指挥棒,也像一只有形的手,怀柔与抚慰只是它功能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其他。化肥企业-渠道商与零售商-种植户,农业生产利益链的作用不仅是压力的“击鼓传花”,也是生死与共。
化肥增值税开征,企业、经销商、零售商均在征收对象之列,有人从税收的层层传导效应推断,农民将是这一波税赋最后的埋单者。此言一出,气氛瞬间凝重。人人都知道农民很不容易,日晒雨淋很辛苦,看天吃饭风险大,市场波动收成薄,如今还要承受高价肥,“这地还怎么种,这下要他们怎么活”?
不管你愿不愿意,现实已经越来越清晰,农民不是你想当就能当,农业也不再是简单接纳低端劳动力、维持基本温饱的行当。没有规模效应,种田赚不到钱,未来若干年,传统农民逐渐离开土地的趋势仍将持续,就像二三十年前他们已经开始出走的路径一样。
农民去哪里,在现有的制度设计中,是把他们交给城镇化去安排。政策是为人服务的,但不是为所有人的眼前利益服务的,它就像指挥棒,也像一只有形的手,怀柔与抚慰只是它功能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其他。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政府顶层设计的目标,配套有一系列的政策包,而化肥增值税重新开征,是一盘大棋中的某一着而已。而且,征收化肥增值税与“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计划”相互呼应,相互作用,成为调控农业生产的组合拳与“作用链”,标靶有几个:一是抑制、压缩农化产品的投入,减少滥施滥用,在源头上消减农业面源污染;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能;三是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述理念在宣传层面已经被反复铺陈,人们并不陌生,它们环环相扣,在执行层面将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因此,不同的农民,会有不一样的际遇。政策扶持力度会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发放作出改革,农业补贴从普惠式改为定向补贴,因此,农业从业主体会出现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土地加速向专业大户集中,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得以提高。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