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常见病虫害及解决方案
时间:2015-12-11 来源: 作者:chuhe
1.茄子黄萎病
发病规律: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 19℃~24℃,菌丝、菌核在 6℃时 10 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 3~4 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 3~4 小时,再用 55℃温水浸种 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 1 菌根消 1000 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 250 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每株 500 毫升每 10~15 天一次,连灌 2~3 次。
2.茄子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有利于感病。
防治方法:
(1)与茄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 78——85 ℃的热水处理。
(2)精选 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
(3)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4)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叶叶青可湿性粉剂 50%1000 倍液,每隔7——10 天喷 1 次。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