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动员部署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农业部动员部署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8月9日,农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会 【阅读全文】
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出台
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出台   《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 【阅读全文】
第二届有机农业大会召开 有机农业前景无限
第二届有机农业大会召开 有机农业前景无限 锄禾网讯 : 立秋之节兆丰收,8月7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业大会在湖 【阅读全文】
蔬菜类
当前位置:首页 > 作物解决方案 > 蔬菜类

白灵菇种植栽培技术及其常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6-08-11  来源:  作者:chuhe



1.白灵菇的发育条件
1)营养要求
    白灵菇对营养的要求并不苛刻,所有阔叶树的木屑、棉籽壳、玉米心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麦麸、新鲜的玉米粉。白灵菇生产阶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阶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矿质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

(2)温度要求
    白灵菇属低温型的菇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至32℃。最适应温度22℃至25℃,5℃以下生长缓慢,在35℃至37℃时菌丝停止生长。其菌丝体后熟则需要30至45天达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间,最适宜温度为7℃至12℃子实体方能分化,出菇生长温度在3℃至22℃,最适宜温度在13℃至18℃。从制出菇菌棒到采收为110至130天左右。从菇蕾到采收为8至15天左右。

(3)水分要求
    培养料料水比为1∶1至1∶1.3,培养料的水分为65%,白灵菇菇体生长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0%,相对湿度过高会出现黄菇。在低温6℃至7℃,空气湿度过小时常发生菌盖龟裂。白灵菇含水量小,采摘后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4)光的要求
    白灵菇在发菌阶段暗培养完全可以正常生长。但菇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很难分化,强光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一般光线为800至15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为12至14小时。不同品种对光线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有的需要强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产实践表明:在光线过弱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菇体畸形,菌柄细长,菌盖过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强光直射对白灵菇的外观形状、菇体色泽和品质也影响不大。

(5)氧气的要求
    白灵菇是一种好气型菌类,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均需新鲜空气,常通风换气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4%以上,白灵菇原基很难出现,发育受阻,易产生畸形菇。从栽培经验看,白灵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超过一般菇类。栽培环境通风不良使子实体菇柄增长,影响品质。但无论哪个生产阶段其通风换气必须是温和的,主要是温度和风速和谐一致。
(6)pH值的要求
    白灵菇自然生长环境土壤为微碱性,pH值为7.8,白灵菇菌丝可以在pH值5至11的基物上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至6.5。原种栽培中考虑由于高压灭菌时pH值往往下降到0.5分值,则配料时pH值应在7左右。栽培菌棒的配料最适合在6.5至7.5之间,各种培养料的pH值可用普通的pH试纸测定。

2.接种操作

  (1)接种人员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衣帽要经过消毒灭菌,手臂要用新洁而灭1/50倍液浸泡5分钟或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

  (2)接种工具必须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灭菌;

  (3)菌种瓶外壁和瓶口要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

  (4)接种帐内置酒精灯,接种时菌种瓶口和菌袋接种口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移接菌种块要迅速;

  (5)接种量每瓶菌种(450毫升或500毫升装)接30-40袋,菌种块大小以蚕豆大为宜;

  (6)接种时动作要迅速,快解口,快接种,快盖口;

  (7)每次接种1000袋左右,要在3-4小时内接完,一般3人为一组,配合进行。袋运出后,清理工具、杂物,打扫卫生,紫外灭菌;

3.发菌期管理

      (1)接过菌的菌袋运入发菌室或日光温室内发菌。装卸、搬运、摆放菌袋时要轻拿轻放。根据季节和气温高低决定摆放层数,一般4-6层,气温高时层与层之间要留一定空间以利通风降温;

    (2)菌场所进袋前10天要打扫干净,并进行一次熏蒸消毒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

    (3)菌袋放入发菌场所后,要喷克霉灵水溶液进行空气消毒且以后每周喷雾一次;

    (4)菌袋菌丝封口后(约10-15天),要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杂菌多为绿、桔红、黑、黄等颜色,杂菌呈点状或小片状时,可用甲醛、酒精或煤油等擦涂处理;

  (5)一次翻堆后,要经常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发生,至少每隔十天翻堆检查一次,发现杂菌轻则按上述方法处理,污染严重时要拿出发菌场所,集中灭菌后晒干;

    (6)整个发菌期间要注意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四大因素,温度在23-25℃之间,空气湿度在70%以下,保持空气新鲜,要避光培养;

    (7)菌期35-40天,白灵菇菌丝可长满袋。

4.后熟管理

菌丝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此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须在20-25℃进行20-30天左右的后熟,以达到生理成熟。菌丝只有在生理成熟后才能正常出菇。后熟期间,注意培养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打开袋口,后期培养有一定光照刺激,以促进菌丝扭结。

5.出菇管理

    (1)对长满菌丝的袋子要分批进行出菇管理,长100米,宽6米的日光温室可放3.5万个菌袋,一般顺码式堆放,4-6层;

    (2)日光温室内温度8-20℃,晚上揭开薄膜和苫草以冷刺激;白天给以散射光刺激;

    (3)发现袋口处料上白灵菇原基呈黄豆大小时,去掉棉塞,解开口;到蚕豆大小时,把袋口薄膜伸开,呈放口;长至乒乓球大小时进行挽口,即把薄膜挽至袋上,露出原基,此时空气湿度应调节为80-90%,并以散射光照射;

    (4)现蕾初期不可直接向菌袋喷水,应保持空气湿度,待菇体稍大可少量喷雾状水。采收前停止喷水。

    (5)日光温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白灵菇现蕾时数量较多,但长大后一般一个袋只长1-6个单个大个体。可根据疏密度去小留大,保留1-2个子实体,使其正常发育生长。

6.采收

    (1)冬季低温季节白灵菇从幼菇到采收期约10-15天,当菌盖展开尚未散发孢子,菌盖边缘尚未上翘时,要及时采收。

    (2)因气温关系一般只采收一茬,生物学效率可达50-80%,二茬菇出菇较少。采收后清理料面和出菇室。菌袋可低温越冬(夏)保存,待气温适宜时还可进行再次出菇。白灵菇下脚料风干后贮存,也可以用来栽培平菇、鸡腿菇等。

    (3)采收后应将菇体根部的菌料清理干净。白灵菇以鲜销最好,也可以加工成罐头,有时也可以加工成干片贮存。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