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25 来源:
孩子们和活动组织方合影。
留守儿童心里有两个家,一个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另一个是爸爸妈妈所在的地方。
隆冬时节,记者见到蒙祖梅的时候,这个13岁的黔南州都匀奉合中心学校小女孩正参加贵州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和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组织的“跨越千里来看你”活动,她正一路南下探望远在广州打工的父母。
在南下广州的列车上,蒙祖梅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一直沉默,身已动,心更远。虽然列车前行的时速已经达到250公里,但蒙祖梅还是觉得太慢了,她每隔几分钟就会问老师还有多久能到。
在蒙祖梅记忆中,上一次见到父母已经是1年前。这是她第一次走出连绵的大山,坐上高铁前往父母工作的地方。在她鼓鼓囊囊的背包里,是她给妈妈准备的礼物。
“妈妈最爱吃的白菜,是腌制过的,以前是妈妈做给我吃,现在我跟外婆学会了,做给妈妈吃。”蒙祖梅谈到爸爸妈妈不禁难过得哽咽。
“我经常想爸爸妈妈在我身边,有的时候我还做梦,梦见他们在我身边。妈妈应该穿一件红色的大衣,她在家的时候就买了一件红色的大衣,爸爸应该穿灰色的衣服,如果能见到他们那就是最好的了。”蒙祖梅说。
同样望眼欲穿的还有11岁的王运城。坐在车里,王运城给爸爸妈妈画了一幅画,画上是他和爸爸妈妈以后的家。每一个笔划、每一个字,王运城都用直尺比着一点点地描,笔直的线条里勾勒出的是他的希望。
“村里面大家都是砖房,只有我家是木房子,所以我想跟上大家的脚步,盖要盖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这样风景才美。”王运城指着他的画乐呵呵地说。
列车刚驶入广州南站还未停稳,原本坐着的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站起来准备下车。第一个跑到出站口的王运城看到爸爸王文华熟悉的身影后,却停了下来,不敢上前,原本想要给爸爸说的话,也没能说出口。王文华拿着给孩子买的衣服和零食,接过孩子肩上的书包,默默跟在孩子身后。今年是王文华在广州打工的第12个年头,面对聚少离多的孩子,王文华心里的感受同样难以言说。
蒙祖梅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最终没能赶来和女儿相见。看着周围小伙伴的父母都在身边,蒙祖梅一个人走到边上低着头用手悄悄抹掉流下的眼泪。懂事的蒙祖梅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也理解妈妈不能来的原因。“看到这许多的高楼大厦,我觉得就像看到我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我想的是,不能来可能是妈妈太忙了,没有时间,我不会怪他们的。”
记者手记
“家”是一个完整意义的家庭组合,然而,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只有“家”的“躯壳”,没有“家”的“灵魂”。在贫困地区,绝大多数青壮年在结婚生子后远赴他乡谋求生活,将年幼的孩子交给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由于亲情缺失和监管不利,这些孩子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甚至安全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政府、学校、基层组织还是爱心人士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帮扶留守儿童。“跨越千里来看你”就是其中的帮扶活动之一。但是,来自外部组织的补偿性关爱,永远无法代替来自父母的呵护和陪伴。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和亲情沟通的重要性。也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获得和创造团聚条件,让爱不再“远隔千里”。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