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0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原党组书记任克军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实现农民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任克军代表说,对吉林省来说,发展现代化农业,有必要让吉林的大米变成好米,再通过提升品牌、拓展市场,让好米变成名米,提高农民收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任克军代表认为,吉林大米之所以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缘于吉林在水稻“种”“管”等方面加大气力。具体而言,一是搞规模化种植。吉林东福、柳河国信等大米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建立自己的水稻种植基地,并在供种、供肥、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收购原粮等方面实施“五统一”,对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水稻品质、创建大米品牌奠定了基础;二是搞标准化生产。近几年,吉林省政府加大了水稻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水稻生产从育种开始,各个环节都实行标准化管理,在水稻主产区开展了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申报工作,以此来定位当地的水稻质量标准;三是搞产业化经营。主要是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发展现代化农业,只有让‘好米’变成‘名米’,才能更多惠及全省农民。”任克军代表说。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