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09 来源:农民日报
编者按:6月11日是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乡村文明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很多“文化遗产”就藏身于美丽乡村之中,既有物质文化遗产如古村落建筑,也有精湛的民间手工艺,当然还少不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艺,展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灿烂多姿。本期带您一同领略——
安徽西递、宏村古村落
安徽西递、宏村古村落。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福建土楼
福建永定土楼位于龙岩地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
爨底下全村现有人口29户,93人,土地280亩全村院落74个,房屋689间。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爨底下村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爨底下是国家3A级景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著名的专家哲文先生讲: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
民间手工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染色,黎族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织布,用踞织腰机进行织布;腰机简单轻巧,容易操作。刺绣工艺精湛,图案朴实自然,富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2006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制作技艺
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城为散集地的原因。宣纸产地在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特殊的喀斯特山地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泾县境内有多条河流,尤其是乌溪上游的两条支流,一条属淡碱性,适合原料加工;一条属淡酸性,适合成纸用水,人们世代相传制造宣纸,以为生计。宣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业生产工艺
辽宁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统
京租稻,起源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因在清朝同治年间专供皇宫膳用而被御赐得名。京租稻以其植株高、芒子长、芒色黄、米质好为显著特点,特殊的品种特性为培育优质水稻品种提供了良好的试材;独特的生态栽培过程散发着浓厚的传统农耕魅力。2015年,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江苏泰兴银杏栽培系统
据《泰兴县志》记载,泰兴银杏栽培历史已有1400多年,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驯化、选育、研发,逐步形成了银杏嫁接、人工辅助授粉等一整套完善的银杏种植技术体系。泰兴先后制定了泰兴白果江苏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泰兴白果”生产技术规程等系列生产技术规范。2015年,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浙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
浙江仙居是国家级生态县,山水秀美,杨梅生产环境得天独厚。仙居杨梅种植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作为农村经济最重要的主导产业,仙居相继实施了“万亩杨梅上高山”、“杨梅梯度栽培”、“百里杨梅长廊”“杨梅品牌工程”等重点工程,种植面积13.8万亩,投产面积11万亩,年产量达7.5万吨,成为全国杨梅种植第一大县。2015年,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