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18 来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土壤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5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针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提出一系列严格保护措施。其中提到,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这一计划的发布被认为是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事件。
近来,土十条在有机圈也引起热烈讨论。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以土壤修复为目标的有机产品将蜂拥而至。
记者梳理发现,“土十条”中涉及农田污染修复的篇幅非常之多,可以说将深刻影响未来有机行业布局。甚至有专业人士表示,“化肥、农药、农膜等传统农资产品再不对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可就真的卖不出去了。”
“土十条”内容庞杂,但到底哪些将重点影响有机产业?下面将为您一一梳理,赶紧来看看哪些将影响你吧!
白话版 :
有机肥、生物农药、引诱剂等将迎来大好春天!
化肥、农药、农膜等再不改造升级可就真的卖不出去了。
今年年底前,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将完成。
专注土壤修复的有机产品将大有可为。
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官方鼓励你发行股票!
重点行业企业将有序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一大波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法律将陆续出台,污染土壤的企业和个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干货版:
1、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施用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2、各地要激励相关企业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制定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
3、2016年底前,完成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7年底前,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部门规章。
4、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
5、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
6、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7、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根据试点情况,比选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
8、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其他省份要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确定治理与修复的重点区域。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
9、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探索通过发行债券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开展试点。有序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10、造成土壤污染的,应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行业自律机制。
业内人士预计,在“土十条”的大背景下,未来传统农资企业领域将面临大洗牌。有机产业及土壤修复企业将大有作为。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