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有机农业之旅即将开启
中韩有机农业之旅即将开启 本網訊:在香港汉魂国际的积极推动下,2016年7月7日,中国蔬菜流通 【阅读全文】
中、韩国际物流合作有前景
中、韩国际物流合作有前景 本网讯: 为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加快城市物流国际化进 【阅读全文】
安徽农业灾后重建:“幸存”的鸭子不敢下水
安徽农业灾后重建:“幸存”的鸭子不敢下水   7月初,安徽遭遇强降雨袭击,多地不同程度受灾。安徽是传统 【阅读全文】
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聚焦三农

“绿色”也能成脱贫良方

时间:2016-07-18  来源:



  扶贫开发不能破坏环境,要坚守生态红线和底线思维,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


  最近去东北一个森林城市走访,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还没到旅游旺季,各个景区内的游人已是络绎不绝,山脚下的农家乐也红火起来。


  当地人介绍,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个资源脆弱地区,长期砍伐,山上的树越来越少,“靠山吃山”,地方经济难以为继,老百姓也越过越穷。转机来自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养育山林保护生态,山又绿了起来。不伐树靠啥吃饭?绿色旅游应运而生,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种起了木耳、蓝莓和中药材,好生态让山里人富了口袋,让地方发展走上良性轨道。


  这个故事说明,保生态与谋发展并不矛盾,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处理好生态与发展的问题尤为关键。尤其对一些欠发达地区来说,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只要利用好“后发优势”,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并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贫困地区坚持绿色减贫、实现绿色发展是必然趋势。扶贫开发不能破坏环境,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争取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一方面加大对生态保护力度,落实各种奖补政策,坚守生态红线和底线思维;另一方面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企业坚决说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生态脱贫,绿色生产力是“引擎”。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绿色产业,找准路径。有的地方交通便利、景色优美,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有的地方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适合发展绿色种植业;还有的可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观了景、也收了果,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云南元阳、江西婺源等地打造旅游品牌,让山水资源形成独特的经济优势;而江浙一些农村深挖生态潜力,通过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模式,让农民凭借绿水青山致富。


  发展生态产业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综合考量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特色优势等因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同质化竞争问题;还要注意生态承受力,特别是对生态脆弱的地方,开发更要谨慎。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应注重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打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休闲服务业的产业链条,发展“美丽产业”。


  实践证明,只要干群一心,通力合作,咬定绿色发展,切实转变方式,就能让山青、水绿、民富、人乐变为现实。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