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区县扶贫盲目跟风:什么产业火 就上马什么产业
部分区县扶贫盲目跟风:什么产业火 就上马什么产业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群众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 【阅读全文】
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双驱并进 把基层党的建设提到新
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双驱并进 把基层党的建设提到新 9月12日,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到自己的党建工作 【阅读全文】
农业部与阿里合作发展农业电商首批推十个试点省
农业部与阿里合作发展农业电商首批推十个试点省 农业部为何选中阿里合作?沉淀挖掘农业大数据,是发展智 【阅读全文】
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聚焦三农

实干驻藏区 情洒三江源

——记农业部援青干部李蕾蕾

时间:2016-09-19  来源:农民日报


 

     从北京到青海,跨越千山万水。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的农业援青干部,在这座广袤而又厚重的高原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农业部第二批援青干部李蕾蕾就是其中的一份子。2013年7月,他被正式派往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三年来,他克服了高原缺氧等工作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对口帮扶工作。当然仅仅用这一句话来概括他三年的帮扶工作,那也太过简单了。可李蕾蕾就是这样,对于他来说,援青已经不只是工作那么简单了,他对那里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三年援青工作结束,本应离开的他却选择了留下。

 

     开展调查研究,找难题理思路

 

     近年来,藏区援建工作重点不断向基层和农牧民倾斜,把突出改善牧区生产条件,改善牧民生活作为对口帮扶工作的头等要事,要领会中央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唯一途径就是要读懂藏区,这是做好援青工作的基础。“进青为什么、在青干什么、离青留什么”这是李蕾蕾在离开北京即将赴青前在自己心中画下的三个问号。

 

     一到青海,李蕾蕾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的是能尽快掌握该县的真实情况。上任第二天,他就开始对全县6个乡镇、39个村进行走访调研,并与县直部门负责人、乡镇领导、村“两委”班子、牧民群众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李蕾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了解县情民意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有了对县情民意的真切体验,结合对援青工作要求的深入领悟,援青工作才能有可靠的着力点。”虽然在这是个村落并不怎么多的小县,可是要一个一个地走完,一个一个地了解清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两个多月下来,李蕾蕾瘦了一大圈,不过他坚信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

 

     渐渐地,“进青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李蕾蕾的脑子里清晰起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但要尽快走出单纯依赖天然草原放牧、靠数量规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畜牧专业出身的李蕾蕾构建好了自己的思路: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升草场生产力,引导开展优良畜种选育、牲畜暖棚建设、冬春季补饲,重点解决牲畜冬春饲草匮乏、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超载过牧等关键问题,积极探索载畜量控制、草地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牧民收入增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实施对口帮扶,以实干出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一个纯牧业县,又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有了之前的调查摸底,以及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梳理和解决问题思路的构建,三年中,对“在青干什么”李蕾蕾心里有了底。

 

     草原是广大牧民群众世代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由于牧区人口增长,生产发展主要靠增加牲畜饲养数量,导致天然草原因超载过牧而退化。目前,全县90%的天然草原都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而草原退化又进一步增加了草原生物灾害发生的危害。为改善草地生态环境,遏止“三化”土地蔓延的趋势。李蕾蕾邀请来了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技术专家,为河南县蒙古族自治县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建设、草原禁牧休牧、鼠虫害防治等工作把脉开方。同时,他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开展牧场围栏建设、复播种草、飞播种草等工作。

 

     李蕾蕾认为,有了良好的草原生态条件,就有了推动草原保护建设同发展畜牧业有机结合的基础,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要从这样的结合中形成。2014-2016年,在农业部、青海省农牧厅和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组织在阿木乎村、荷日恒村、作毛村设立了高寒牧区包膜青贮养畜试点和高寒牧区暖棚养畜增效试点,引导基层农技人员、合作社牧户开展饲草种植、青贮加工和牛羊补饲等,探索总结出了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地区饲草青贮与利用关键技术,大大缩短了牛羊的出栏时间,不仅提升了牧民收益,还有效减轻了草场放牧压力。

 

     让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绿色优质农畜产品、民族工艺品等走出青海,一直都是李蕾蕾的一个心愿。三年来,除了探索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他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让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出来。借助全国农展会,携手淘宝京东,如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一大批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已经走向全国。

 

     甘做桥梁纽带,用真心换真情

 

     河南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受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等因素长期影响,无论社会物质基础还是群众思想观念都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单说气候条件,每到冬天来临,让李蕾蕾最煎熬的就是缺氧、失眠。不过,三年了,他都扛过来了。支撑他扛过来的不仅有家人的理解支持,更有对当地牧民群众的真情。

 

      “离青留什么”,留下真心、留下真情。这就是答案。这三年,李蕾蕾经常利用下乡入村的机会,面对面向村干部、牧户宣扬党的民族政策,讲授法律知识,就各类惠农措施答疑解难。县里的干部群众只要有到北京就医看病、求学务工或有其他困难需要帮助的,李蕾蕾总是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联系,为其提供车辆住宿,让他们即使远在他乡也不觉得孤独无助。

 

     三年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牧民群众记住了他,只要说起那个从北京来的副县长,就像是说起了自己的亲人一样。这种感情,让李蕾蕾感动,这种感动远远超越一切。2014年7月,河南县委授予李蕾蕾“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称号;2015年9月,青海省委授予他“援青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7月,农业部授予他“十佳青年”。

 

     李蕾蕾说:“援青的工作生活,恶劣的高寒自然环境不仅锤练了我扎实的工作作风,拓宽了工作视野和思路,提升了攻坚克难的实干能力,更加深了对国家藏区政策的理解和对藏族同胞的感情,让我切身感受到藏区干部群众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牧区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这不是套话,是真情实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作为援青干部,李蕾蕾早已把青海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而故乡不仅有蓝天白云黄河草原的牵挂,更有那份难以割舍的真情,他选择了留下。又是一个三年。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