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09 来源:
一、搬迁目标
精确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超常规支持力度,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力求从根本
上解决其稳定脱贫问题,切实补齐异地扶贫搬迁这块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
二、搬迁涉及分类与地区
迁出区域:主要包含四类地区:
(1)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
(2)《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
(3)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设和运营成本高的地区;
(4)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区域分布:东部地区2.1%,中部地区30.2%,西部地区67.7%;
政策区域: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2%,其它区县16%,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2%;
迁入区域:其中安置人口占比76.4%,分散安置人口占比23.6;
三、建设任务有哪些?
(1)安置住房
(2)配套基础设施
(3)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4)土地整治和迁出区生态恢复
四、搬迁资金渠道?
格局各地建设总规模、平均工程造价等数据测算,实施981万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异地搬迁所需投资约为6000亿元。加上同步人口住房建设投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约9500亿元。
筹措方式主要分为:
(1)中央预算内投资约800亿元
(2)专项建设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3)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约1000亿元
(4)低成本长期贷款总规模3400多亿元
(5)搬迁群众自筹资金约300亿元
五、贫困人口搬迁后脱贫方式?
(1)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
(2)发展劳务经济脱贫
(3)发展现代服务业脱贫
(4)资产收益扶贫脱贫
(5)低保兜底脱贫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