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16 来源:
10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每年的这个时间,也是盘点扶贫工作的好节点。
谈成就,数字或许是枯燥的,但却很有说服力。从2011年起,我国实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扶贫新标准,2011—2014年累计减贫5221万人,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985元增加到6610元,增幅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我国有望连续第三年实现减贫1000万人以上。
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何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新成就?
制度优势——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抓扶贫,从中央到地方强力推动,提供制度保障
“一把手”带头抓,高位推动让扶贫难事不那么难。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5次国内考察,其中14次涉及扶贫,7次把扶贫作为主要或重要内容,他连续3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有关扶贫的重要讲话20多次。今年,习总书记1月到云南,2月到陕西,6月到贵州调研考察扶贫工作,在延安和贵阳两次召开扶贫为主题的座谈会,发出了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动员令。李克强总理多次就扶贫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连续两年将减贫1000万人以上作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汪洋副总理作为扶贫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一系列重大问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领导重视,难事不难,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挥,强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就、谱写新篇章。”刘永富深有感触地说。
上率下行。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传导到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汇集成强大的扶贫合力,有力推动减贫工作连创佳绩。
各省纷纷出台“1+N”系列文件,一个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文件,加上若干个具体政策举措和项目的配套文件。“各地争先恐后、比学赶超,推出的政策一个比一个过硬。”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
翻阅这些文件,政策亮点频出。比如甘肃省“1+17”精准扶贫方案提出,探索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给贫困户,引导他们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农业项目,按股分红、负盈不负亏。随着这些政策措施落地,贫困群众将收获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国土资源部出台片区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的政策,对重点县单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房建设和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用地。人民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创新形式,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其中去年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贷款就超过1000亿元……一系列高含金量的行业特惠扶贫政策,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吃上了“小灶”。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