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前三季度全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前三季度全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持续平稳 【阅读全文】
我国对新型职业农民等七大群体实施激励计划
我国对新型职业农民等七大群体实施激励计划 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 【阅读全文】
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前三季度运行平稳向好
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前三季度运行平稳向好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 【阅读全文】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数据 > 玉米 > 新闻动态

东北农民盼来“及时雨” 玉米“保险+期货”试点落地

时间:2016-10-24  来源:


统筹协作 扩大试点受期待

  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对于处在“玉米黄金带”上的东北地区种植户来说,“保险+期货”似乎是目前最有可能抓在手中的希望。

  铁岭市农委负责人马春时表示,铁岭农民习惯了种植玉米,种植结构短时期难有大的调整,玉米价格又呈连年下滑趋势,“保险+期货”试点应该常态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铁岭市有7个区县,产粮大县就有4个。目前只有铁岭县获得了试点资格,其他产粮大县也应该享受这样的政策。”马春时表示。

  除此之外,马春时还建议,为提高种粮大户的参与积极性,在“保险+期货”实施过程中,可考虑对种粮大户进行相应的分级,并由此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措施。他还认为,应加强业务培训,在让种植户更深入了解“保险+期货”的基础上,也一定要明确这项政策惠及对象一定是种粮大户,而不应是贸易商或其他市场主体。

  李伟也对玉米“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明年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保费规模,让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享受此项惠农政策;二是减轻农户自缴比例,最好不高于20%;三是将政府给予玉米种植者补贴逐渐变为玉米价格保险保费补贴,通过价格保险保障玉米种植者的收益。

  刘晓先也认为,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价格不稳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巨大,靠农民自身来消化,显然超出其承受能力,因此政府的推动和政策扶持是“保险+期货”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玉米价格保险涉及千家万户,政府主动来推动项目的开展,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刘晓先说。

  何小明也建议,农产品价格保险作为准公共产品,根据发达国家农业价格保险经验,政府通常作为提供补贴的主体,我国也应考虑将价格保险纳入财政补贴范畴。

  市场发展 潜在风险需共担

  玉米“保险+期货”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但就试点工作来看,转移到期货市场的风险,完全由期货公司一力承担了。

  “目前来看,项目经费支持还不能够完全覆盖期货公司基于风险中性的项目对冲成本和保费补贴。”何小明说,试点工作中,保险公司属于完全风险转移,不过由于成本原因,仍需要收取一定的项目管理费。

  保险公司也看到了其中的责任和需要承担的风险。“中间涉及固定费用提取的问题,这是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综合创新办主任李华说,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定价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期货价格波动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和静态定价如何匹配、期权定价如何创新,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李华看来,目前的试点工作可以看作是保险的“1.0时代”,后期风险对冲方式等方面仍需很多探索。李华举例说,比如保险公司以现货价格定价保险产品,在期货市场与期货公司或其风险管理公司进行风险对冲。在目前价格保险“1.0时代”基础上,向收入保险推动,保险公司把收入保险中的一部分价格波动风险与期货公司或其风险管理公司进行对冲,走向“2.0时代”。“在‘2.0时代’,保险公司将通过产品创新更贴合种植户需求。”李华说。

  刘晓先也认为,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风险分摊模式。“就目前的‘保险+期货’试点承保风险看,可能不存在期货价格下降导致的赔付风险。但由于此险种开发不可能长期停留在试点阶段,一旦承保覆盖面过大或期货价格大幅下降,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无力偿付的情况。”刘晓先表示,基于此,探索有效的风险再分摊模式势在必行,保险公司有必要与期货公司一道,探索出有效的风险再分摊模式,完善“保险+期货”的创新机制,在保证农户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的经营稳定发展。


2/2   << < 1 2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