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 | 有机生活 | 健康卫士 | 生活养生 | 中医养生 | 运动养生 | 养生人群 | 四季养生 |
主页 > 首页 > 自然养生 > 有机生活 >文章正文

在中国做有机农业,为啥难于上青天?

今年早些时候,《三联生活周刊》刊发的《有机农业骗局》一文在社交媒体受到广泛关注,引发包括绿色和平组织和国内知名有机农业从业者们在内的,众多关心和热爱有机农业事业的人们的辩解与争论。然而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有机农产品就是安全农产品吗?

2015年年底,天津市消协发布的2015年蔬菜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具有有机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样品,单项农残检出率竟高于常规蔬菜样品;13种有机认证蔬菜样品中有9种被检出百菌清单项农残,占比近七成。另据新京报的调查报道,京郊具有有机认证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有使用化学农药的现象,而有机认证的咨询机构甚至可以提供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避免被检出的“规避农残指导服务”。《有机农业骗局》文中也指出,美国的有机农场偷用化学合成农药的比例达到25%。

那么,中国有机农业为何会出现这些乱象,有机农业在中国遇到了哪些严峻问题?“我的农场”独家专访了原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联合创始人、北京六里地健康食品创始人金家澍。

有机农业在商业上是否可能?

金家澍2010年加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团队,成为市集的专职志愿者,是中国有机农产品市集销售模式的第一批探索者和实践者,在陪伴有机农夫市集走过最初的一段教育消费者、提高知名度的艰难道路后,2013年金家澍选择离开农夫市集,希望探索有机农业在商业上的可能。

“有机农夫市集是生产者导向的,主要是帮助生产者去销售产品,而我现在的模式是消费者导向的,帮助消费者获得品类更丰富、可选择空间更大的安全农产品,这样就打破了农夫市集只有本地化产品、品类选择单一的局限性。”

但从公益性质的农夫市集进入商业世界,金家澍感到压力很大。

“中国的有机农业在商业上很难成为可能,主要是市场发育太不成熟,生产者的公信力不够,产品价格又过高,无法让消费者接受。”

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是常规农产品的2-3倍,为何价格会这么高呢?

金家澍指出:“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从事有机农业经营的人缺乏农业生产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不够,产量相对于常规农业要低。其次是有机农场主多为非农民,需要付出大量的在村租地成本。以大米为例,每一斤大米,租地成本就要3块钱。但最重要的还是销售渠道不畅,种出的产品卖不掉,实际上推高了成本,只得提高价格。”

有机农产品=安全农产品?

有机生产者的公信力为何难以提高?为何“有机农产品”也存在安全问题?

“如果按照最严格的有机评价标准,大城市周边的空气、土壤、水环境就很难达到有机农业的生产条件。其次,农场雇佣的工人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另外,有机农资行业的乱象也很严重。”金家澍透露:“我的一个有机农产品供货商,是有有机认证证书的,我们对他的产品进行检测的时候发现了农残。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调查,才发现是他购买的‘有机农药’里面搀有化学农药,因为这样的‘有机农药’药效更高,更好卖。去年上半年,上海的检测机构也在有机农药矿物油里检测出了化学农药。有机农资行业很乱,不论是肥料、种子还是农药,都可能并不有机。”

什么是有机?有机就是安全吗?

在国际上,有机农业更多是被看做一种环境友好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所以对于有机农业的认证,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认证,而不是对产成品的检测标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曾指出:“有机农业的健康属性不能只局限于消费者的健康,而更应理解有机农业对于土壤、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及对于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的健康的重要意义。”

遵循这种观念,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中关于有机认证的各项标准,都是针对生产、加工、销售中的各项投入品的准入标准,而没有对最终产成品的检测标准。金家澍他们对产品的检测,参考的是国家对绿色食品的检测标准,以及欧盟对安全食品的检测标准。

“中国每年打着有机安全农产品的名义卖掉的农产品有很多,但大多数都不是真的有机。但是总体来说,使用有机农法生产的农产品,其安全性还是高于常规农产品的。”金家澍对此表示感慨:“在中国,有机农产品成为了安全农产品的代名词,这是我们农业产业的悲哀。”

CSA和PGS在中国遇到的困境

对此,部分有机农业从业者们试图通过CSA(社区支持农业)和PGS(参与式保障体系)等模式来解决消费者对生产者缺乏信任,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这两种模式也是目前国际有机农业领域较为主流的生产经营模式。

但金家澍认为这两种模式在中国都很难复制推广。

“CSA和PGS的核心,一个是消费者参与生产,一个是产销双方共担风险。”金家澍直言:“首先,消费者往往只是口头上积极参与,我们组织会员参观农场,发现每周来报名的都是差不多的一批人,对参与生产有积极性的消费者,太少了。”

“共担风险难度更大。这意味着,我今年给你交了一万块钱,结果因为各种原因绝产了,这一万块就没有啦,有多少消费者可以接受?”

“像‘分享收获’那样不愁销售、还有盈利的农场能有几家?行业内也做得很认真、很有名的‘天福园’、‘德润屋’还不是做了十几年都在亏损?”归根到底又回到的销售不畅的问题,“让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供更加安全的农产品,在技术上一点不难,难的是怎么让这些安全的农产品实现应有的价值。

“这就是我要做有机农业的商业尝试的初衷,”金家澍说:“希望先帮助少数人取得销售上的、商业上的价值,然后带动其他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最近我们正在努力改造这样一批人,尽管是很难很难。”

“如何实现销售是有机农业最大的痛点,消费者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我坚持要做线下门店,要给顾客高频的体验机会,要和他们面对面地接触沟通,慢慢地影响他们。我们做地推,每个社区最终只能沉淀三、四十个客户,而让一个消费者从疑虑到接受,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但金家澍还在坚持:“支撑这些有机业者们做下去的,更多的是个人的追求和信念,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最关键、最难的问题,毕竟市场是很大的,慢慢做,稳健地扩张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