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中国耕地面积预计将减少7000余万亩
"十三五"期间中国耕地面积预计将减少7000余万亩   中新网2月15日电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今日印发《全国 【阅读全文】
"互联网+农业"让现代农业展开信息化双翼
"互联网+农业"让现代农业展开信息化双翼 让现代农业展开信息化双翼  ——天津市“互联网+农业”促 【阅读全文】
重磅!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新鲜出炉!
重磅!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新鲜出炉!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阅读全文】
产业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在线 > 产业技术

土壤修复新型材料 亩均成本不超30元

时间:2017-02-17  来源:  作者:chuhe


  新华社合肥2月16日电 (记者杨丁淼)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专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能够高效抓取和转化酸性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离子,且亩均成本不超过30元。

  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绿色化学领域核心期刊《美国化学会可持续化学与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世界上约30%的不冻土都是酸性土壤,不仅造成农业减产,还会激活重金属离子,加剧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和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据了解,目前土壤修复常规处理方法有植物修复和化学修复两种,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等缺陷,且治标不治本,这也是制约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瓶颈。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将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复配,使其由聚集态变为松散态的网状结构,既能将土壤ph值提升至接近中性,又能够高效地富集和抓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同时还能将“六价铬”等有害元素转化为安全元素“三价铬”。

  据介绍,这种新型的土壤修复材料亩均成本只有10元至30元,修复过程直接融入耕种流程之中,不仅使用便捷,相比传统修复方法效率也大幅提高,并且可以制作成粉剂、液体、颗粒等各种形式。专家表示,该材料应用前景广阔,明年有望实现量产。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