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锄禾网 2018-12-25新农人
王伯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的
据新华社济南12月23日电(记者张志龙)如今,人们坐火车或是驱车路过山东寿光时,都会被成片的蔬菜大棚所震撼。 不少人说,寿光今天的发展成就,和王伯祥的蔬菜产业推广密切相关。 1986年,王伯祥上任寿光县委书记时,当地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百姓手头还是很紧。“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老百姓… -
锄禾网 2018-12-25新农人
吴金印:“错过机遇是罪人”
据新华社郑州12月23日电(记者张浩然)头戴布帽、脚蹬布鞋,这是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几十年如一日的装束。他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群众商量,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把一穷二白的唐庄镇建成了国家级经济发达镇。 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镇党委书记。通过筑高低坝、建消力… -
锄禾网 2018-12-25新农人
申纪兰:不忘初心,把根永远扎
新华社太原12月25日电(记者吕梦琦)一身深蓝色粗布衣服、一头刚盖住耳朵的短发,在1975年剪掉长辫子之后,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在农村最常见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即便89岁高龄,每天还是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 “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她说,这是她… -
锄禾网 2018-12-22新农人
李玉兰:桥头村的“好大姐”
桥头村的“好大姐” ——记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青海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第一书记”李玉兰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尹耀增 争取资金102万元,新建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和村幼儿园;投资190万元修建了3个村级文化广场;投资800万元使村道基本实现… -
锄禾网 2018-12-22新农人
倔女余汉芬
新华社西安11月14日电题:倔女余汉芬 新华社记者孙波、沈虹冰、陈晨 余汉芬当年迫于生计从河南柘城远嫁到陕西黄陵,结过3次婚,两任丈夫病逝,生过4个孩子,大儿子19岁时因事故死亡。无情的岁月在这个68岁的农妇脸上和手上刻下了一道道折皱,将她的头发染成灰白,经年的劳作使她手上的关节… -
锄禾网 2018-12-22新农人
沾满泥土的农技专家
个头不高,身着深色夹克衫,有一双粗糙的手,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细细的皱纹。从外表上看,他和农民没什么两样。可当他一张口,“选苗”“杂交育种”“区域试验”等词语一个个冒出来,让人顿时刮目相看。他就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所长、陈远良设施园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 -
锄禾网 2018-12-22新农人
85后辣妈弃教从农创业出奇
85后辣妈弃教从农创业出奇招 ——记上海市金山区昊禹果蔬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琳 在上海市有一位85后辣妈,从辛勤耕耘七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成为开荒种田扎根农村的新农民,演绎了一个新时代“弃教从农”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故事——她就是上海市金山区昊禹果蔬种植合作社理事… -
锄禾网 2018-12-22新农人
贫困户马瑞英的幸福“暖冬
走在史店乡史店村的宽阔巷道上,耳畔传来洗衣机的轰隆声。循声而去,透过敞开的大铁门,三间崭新的白墙红瓦房映入眼帘,一名农妇坐在的宽敞的庭院中,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着洗衣机运作。洗衣机摆在房前,阳光透过房屋的玻璃门窗反射出一层金色,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史店村位于宁夏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