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福:菜要吃好 钱想多挣 请先把园区管好!
目前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速形成,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而且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智慧农业成为未来新型农业的主体发展方向,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智慧农业前景很丰满,但是现实的“钱景”却很骨感。当前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部分发展蔬菜不赚钱的局面,农业园区基本亏损,农业合作社利润则普遍偏低,导致一部分地区出现弃种、荒棚现象。“要想穷,种大棚”和“要想穷得快,赶紧种蔬菜”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规划建设、技术与管理不到位,另一部分则是没有对蔬菜市场现状与供求关系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日前,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首席专家王友福先生在第七期智慧农业有机蔬菜精准研修班授课时提出要想菜好吃,请大家先把园区管好。要想多收益,请一定熟悉蔬菜市场的发展规律。
“书上有的叫规律,书上没有我们有的叫潜规则。掌握了潜规则,就掌握了增收的秘诀”。
如何把园区变成致富“聚宝盆”?
农业研究和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蔬菜园区已经成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许多人视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寿光当地有代表性的蔬菜园区一年收入就能够达到30多万。但是,蔬菜种植看似简单,却有一整套的专业程序,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步骤。一步错步步错,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可能会让致富梦化为泡影。
据了解,寿光园区蔬菜种植正处在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趋向多样模式的过渡阶段,逐步形成连片规模,品种多,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通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被拓宽,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变,实现了园区收入持续突破性增长。
“寿光经验”虽好,却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够照搬照抄。说到底,园区致富就是通过提高产量和在行情好的时期产品集中大量上市,获得最高效益。从全国来看,每年蔬菜价格总体上有两个峰值,一个是二三月份,一个是八九月份。七八月份全国高温多雨,蔬菜怕热怕涝。八月中旬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种不了蔬菜,只有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少数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种菜。因此每年这个时候,蔬菜价格都会出现一个峰值。八月下旬以后,全国各地高温天渐次结束,蔬菜种植量上升。到国庆节之后,大量蔬菜上市,价格走低。王友福把话讲得更加直白,“中国没有卖菜难,只有在市场缺菜、价格高时不能生产上市,蔬菜供应过量、价格低烂市时上市了。中国的优质菜果不怕贵,就怕种不出来。”
王友福还认为,园区农产品消费今后将呈现逐渐分级、优质优价的发展趋势。随着消费人群发生变化,高质量农产品走进普通家庭。由于消费群体的变化和对健康的追求,高质量农产品将会被逐渐接受。有机绿色种植技术的成熟,使高品质产品成为可能,物联网的应用用户对生产全程监控,也能够保证产品品质。因此,要想把蔬菜园区变成“聚宝盆”,认真钻研有机绿色种植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中国的优质菜果不怕贵,就怕种不出来。”
园区水肥一体化进程需加快
水肥一体化已经从起源地西北干旱地区逐渐走向全国,在国家“一控两减”的要求下,水肥一体化在今后将担纲控水减肥和现代农业的主角,发展空间巨大。当前,技术产品不够配套、技术服务不够到位、工作推进不够平衡、政策支持不够全面等,是制约园区水肥一体化发展的拦路虎。
笔者了解,目前全国灌溉面积8亿亩,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仅3%左右,若考虑复种指数,按播种面积计算仅为1%左右,蔬菜园区的面积更是少之又少。而美国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2.8%的果树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以色列农业水肥一体化更是达到90%以上。因此,我国在水肥一体化由于相对面积较小,在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发展潜力巨大。据王友福介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水肥一体化器械研发较为滞后,进口设备费用较高,影响了它的推广;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环境各不相同,只有对不同土壤、作物制定不同时期的灌溉计划,才能使这项技术更好地为园区发展、创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