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统计精确度

发表于:2023-05-05

  近日,听基层干部讲起两件小事:在同一地级市,同一头牛,从甲县卖到乙县,牛没变,但上报到市级统计中,便成了两头;春耕时节,某一乡镇接到种植目标任务,小麦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作物分别不低于若干亩,总数一加,比全乡耕地面积都多。


  小事听着有趣,却发人深思,越想越觉得并非小事。因为,养牛的地方太多了,种庄稼更是农村日常。如此统计,在更大范围内,有多少头牛被重复计数了?又有多少耕地的实际作物面积被目标“撑大”了?在脱贫地区,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数据更是有关部门加强扶持措施的重要依据。一头牛、一亩地的数据不精确,累积后会影响区域内的产业规划和精准施策。


  这些有误差的数据,有的是统计口径不科学造成的无心之过,比如算多牛头;有的是工作机制不完善造成的遗漏偏差,比如计错亩数。但最怕的是视而不见和有意为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显示工作成绩,争取项目资金,看统计结果宁多不少,明知有误也故作不知,个别地方甚至有数据造假的问题。


  壮大特色产业的目的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地方经济发展动力。规模数量固然重要,目标导向也没有错,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不能丢。如果只求数据好看,没有正确统计方法和科学设置目标,用不精确的数字撑起来的产业规模,不过是一张画中大饼,既看不久更吃不饱。


  因此,提高农业统计精确度,既是科学精准施策壮大产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有利于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从纵向看,需要提升统计体系的质量水平,要进一步增强数据来源、口径规范、指标设置、报送程序等方面的科学性。从横向看,需要加强多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数”出多门必然造成数据混乱,产生个别“就高不就低”的错误统计和重复统计;脱离实际定目标,也容易导致为完成任务而乱报数。


  一头牛、一亩地,如何计数虽是小事,但关乎国计民生,大意不得!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