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6-08-08 来源: 作者:chuhe
1、种子处理
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苗期病虫害。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
2、精细整地
按照秸秆还田地块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地块必须耙实的要求,提高整地质量,夯实麦播基础,增强抗灾能力,力争全生育期管理主动。
3、足墒匀播
“晚播弱,早播旺,适时播种麦苗壮”。足墒下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麦收隔年墒”就是强调底墒的重要性。黄墒播种或口墒不足,出苗慢而不齐,分蘖推迟,分蘖缺位,苗瘦苗弱。因此,要做到足墒下种。墒不足的应浇好底墒水,还要保好口墒,以确保一播全苗。对土质粘重、适耕性差、难保口墒的地块,也可先播种,后喷灌或浇蒙头水。但计划浇蒙头水的地块,播种要浅一点,待地皮干后及时划耧,破除板结,以利出苗。
4、查苗补种
小麦播种后,由于各种原因经常造成缺苗断垄,因此,小麦出苗后,要及时到地里检查出苗情况,一般按“三寸无苗为缺苗,五寸无苗为断垄”,对缺苗断垄进行补救。方法有二:一是查苗补种,二是疏苗移栽。查苗补苗应在1-2叶期内补齐。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结合浇水补种。疏苗移栽是在未及时补种已到三叶期以后地块,在分蘖期以后进行疏苗移栽,就地疏密补稀,边疏边栽,汰弱留壮。为保证成活,覆土深度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宜。
5、田间管理
(1)适期浇水,合理施肥
浇好返青拔节水,施好孕穗起身肥
从孕穗拔节到抽穗开花,是大麦一生发育最快、器官建成最多和肥、水需要最旺的时期。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开始返青时0-25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最大持水量75%的麦田,要及时浇灌返青拔节水。土质差、基肥少、播种迟、群体小的麦田,还应结合浇灌返青拔节水,酌情适量追施孕穗起身肥。对于肥力高、基肥足、播种早、长势旺的麦田,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以防引起后期倒伏和贪青晚熟,但可适量施用磷钾肥,一般每亩追施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钾2.5公斤。
‚浇好抽穗开花水,施好授粉保粒肥
冬大麦拔节之后,当旗叶生长至1/2大小,幼穗处于旗叶1/3叶鞘时,正是冬大麦小穗和雌雄蕊发育盛期。应根据麦田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同时根据群体发育情况进行追肥,以保证小花正常生长发育、开花授粉和结实。一般施肥量掌握在总施肥量1/10左右,单株生长弱、群体发育小应适当多施。但是,对于啤酒大麦,此期追施氮肥易造成籽粒蛋白质含量超标,因此最好不施或少施。
ƒ浇好灌浆水,保证大穗大粒
开花授粉后10-15天是大麦籽粒灌浆和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干旱会造成结实率降低和产量下降,应当根据麦田墒情,及时灌溉浇水,防止干旱发生。浇水时要防止大水漫灌,并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大风天浇水,以免发生倒伏。
(2)加强生长调控,防止倒伏减产
倒伏是引起大麦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除通过苗期镇压和拔节抽穗期肥水措施进行群体生长调控之外,也可采取喷施矮壮素等进行化控防倒。具体方法为在大麦分蘖盛期每亩喷施多效矬160克,或在挑旗时喷施麦壮灵(每亩用量20-25毫升)。
6.施肥原则
根据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小麦吸肥规律和产量要求等总结出以下小麦的施肥原则:
(1)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含有机质多,能改良土壤等优点,它不仅能促进当年增产,而且能保证连年增产,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但有机肥由于养分含量低,用量大,肥效慢,当小麦急需某种养分时,还必须以化学肥料来补充,互相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和持续增产的目的。
(2)施足基肥,合理施用追肥。“麦喜胎里富,基肥是基础”。基肥可促进幼苗早发,培育冬前壮苗,增加有效分蘖,还能为培育壮秆、大穗、增加粒重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经验,基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配合化肥施用。
追肥也是获得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追肥的时期、追施肥料的种类、数量和追肥的方法等,都须根据土壤供肥和基肥施用等具体情况确定。追肥的时间宜早,多在冬前追肥;追施肥料多以氮肥为主,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而土壤磷、钾的供应又处于不足的状态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追肥数量应根据基肥的数量和具体情况,对供肥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而且不宜追施时间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导致减产。
(3)化肥要深施。化肥作追肥时,均以5-10厘米深施为好,特别是碳酸氢铵、氨水等挥发性强的氮肥,更应深施,使之被泥土覆盖,防止挥发和流失。
7.典型施肥技术推荐
(1)“促两头”型施肥技术。主要用于地力基础较好,越冬后群体较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在施足基肥、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达到足够群体的基础上,返青期(主茎7-9叶时)控制肥料以减少无效分蘖,抑制茎秆节间伸长,解决高产与倒伏、穗多与穗大的矛盾。具体方法:有机肥2500-3000千克/亩、尿素10-15千克/亩、普通过磷酸钙40-50千克/亩氯化钾10千克/亩一起用作基肥施入;拔节后按尿素5-10千克/亩、氯化钾5千克/亩施入攻穗肥。
(2)“前氮后移”施肥技术。该技术是近年高产研究中提出的氮肥运筹新方法,主要使用于土壤肥力水平高,灌溉水条件好的田块,这些田块获得理想的穗数已不成问题,但穗粒数和粒重的作用相对增大。具体方法:基肥按有机肥2000-2500千克/亩、尿素5-10千克/亩、普通过磷酸钙40-50千克/亩、氯化钾10-15千克/亩混匀施入;早春不追肥;小麦拔节后两极分化明显时肥水齐攻,结合浇水一般每亩追碳酸氢铵5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小麦抽齐穗后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以减少小花退化,促大穗增粒数;灌浆中期每亩叶面喷施1%-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溶液30-40千克。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