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栽培技术及其常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6-08-10 来源: 作者:chuhe
1.选育良种
选用高产、耐旱、抗性强的良种,辐香优98、宜优673、宜香4245、川优6203等品种。
2.晒种育苗
水稻种子浸种前需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天,以利于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要注意不要把稻种摊在水泥地板或石板上晒,防止晒伤种子。在晾晒的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
种子消毒及浸种。把选好的种子用25%施保克(咪酰胺)一袋(10毫克)对水50公斤,浸种40公斤,水温保持在11~12℃,浸种消毒6~7天。注意浸种时,水应高出稻种10厘米以上,积温要达到100度,每天翻动一次。
3.育秧播种
采用旱育秧,长江流域地区为避开花期高温,双季早稻应选用中熟早籼品种,适当早播,使开花期在6月下旬-7月初完成,而中稻可选用中、迟品种,适当延迟播期,使籼稻开花期在8月下旬,粳稻开花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结束,这样可以避免或减轻夏季高温危害。
4、规范化条栽,保证密度
统一栽插规格,株行距4×7寸,每亩密度保证在2万丛以上。
5.科学施肥
(1)施足底肥:每亩施碳铵40公斤,普钙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或水稻专用复合肥50公斤。
(2)追肥:移栽后7—10天及时追肥,每亩用普钙30公斤,碳铵20公斤,尿素5公斤。孕穗期亩施5公斤尿素。
(3)抽穗1/3时亩施0.3公斤磷酸二氢钾,确保结实率。
6.防治高温危害
(1)选用耐高温水稻品种
(2)选择适宜播栽期。
调节开花期,避开孕穗、抽穗期高温。采用旱育秧,长江流域地区为避开花期高温,双季早稻应选用中熟早籼品种,适当早播,使开花期在6月下旬-7月初完成,而中稻可选用中、迟品种,适当延迟播期,使籼稻开花期在8月下旬,粳稻开花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结束,这样可以避免或减轻夏季高温危害。
(3)科学的施肥管理。
一是田间灌深水以降低穗层温度,也可采用稻田灌深水和日灌夜排的方法,或实行长流水灌溉,增加水稻蒸腾量,降低水稻冠层和叶片温度,亦可降温增湿。二是在肥料管理上合理的提早施肥,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降低后期冠层含氮量,加快生育进程,增强后期耐旱和抗高温能力,并实行根外喷施磷钾肥,能改善水稻授精能力,增强稻株对高温的抗性,有减轻高温伤害的效果。
7.常见病害防治
(1)秧苗立枯病
防治方法:在做好秧板时,每亩用70%敌克松稀释1000倍液,喷洒,保证3叶期不发生立枯病。
(2)水稻黄矮病
症状:矮缩、花叶、黄枯为本病的主要特征.多从顶叶下1-2叶开始发病,病斑从叶尖向基部发展,叶肉鲜黄色,叶脉绿色,病叶与茎秆夹角增大,叶鞘仍为绿色株形松散病株显著矮缩,不分蘖,多不能抽穗。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实行连片种植。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晒田,清除田边杂草。②药剂防治病害流行的秧田用3%呋喃丹颗粒剂l.5-2千克,拌细土2O千克,在稻谷播种后撒施。选用50%混灭威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或20%叶蝉散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50-2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在秧苗露青后每隔 5-7天施药1次,共施2-3次。
(3)水稻稻瘟病
症状: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防治方法: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1%的石灰水浸种或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500的比例兑好,将稻秧浸入药液中30s后取出栽插。对水稻叶瘟病可以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洒。
(4)水稻纹枯病
症状:水稻纹枯病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块,多在分蘖盛期和末期至抽穗期发病,其中抽穗期发病最为猛烈,水稻纹枯病主要侵害叶子,严重时可危害穗部以及茎秆部。
防治方法: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种植的时候基肥要施足,抽穗时要追肥,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配合施用。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hm2,对水750~1050 kg/hm2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孕穗至齐穗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5)水稻条纹叶枯病
症状:水稻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发病早的植株会枯死,发病迟的则抽穗不良,病株分蘖减少。
防治方法: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及时清理秧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当发现发病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10%加吡虫啉300 g/hm2防治。
8.常见虫害防治
(1)水稻螟虫
害虫特征: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危害症状: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白穗。
防治方法:用13.5%钻心炮乳油1350 mL/hm2或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喷雾。
(2)稻飞虱
害虫特征:俗称“蜢子”,白背飞虱及褐飞虱比较常见。
危害症状:白背飞虱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长为主,而褐飞虱则主要危害水稻的后期生长。
防治方法: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及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等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250 g/hm2,加适量水稀释,拌细土300~375 kg/hm2撒施。
(3)稻纵卷叶螟
害虫特征: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入迁,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4)钻心虫
害虫特征;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危害症状:幼虫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期蛀入植株内取食,造成水稻枯心、枯穗。
防治方法:可用25%杀虫双水剂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或用25%杀虫双粉剂15.0~22.5kg/hm2拌细土撒施。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