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系列报道: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宋洪远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农业节本增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因素之一 ,而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1月7日,由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北京物联网协会主办,中国农机学会青委会、全国旅游创意联盟、CODEX国际创新研究院、锄禾网绿经济产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智慧农业年度峰会暨“匠农杯”颁奖盛典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锄禾网、央视网、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网、中国食品报、中国信息报、中国智慧农业网、国际在线、灌溉网等20多家行业主流媒体在现场进行了跟踪报道。
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围绕着“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展开了主题演讲,以下是对此次演讲观点的概括性总结:
中国农业未来5到10年发展的机遇有三点:市场、转型、政策,我现在要说的一点是政策。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这三个文件就是把“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主要的措施都做出了部署安排。
去年的12月19号、20号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布局。农村农业的两会就是对“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以及实施农业现代化规划作出了部署和安排。
主要的要求和主题可概括为两句话:
第一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怎么样推进供给侧改革?怎么样培育发展新功能?这是我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主要内容。
我想围绕这样一个主题,介绍三点:
第一,根本目标。一个是农产品供给,另一个是农民增收。也就是说,保供给,保增收,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目标。
第二,主攻方向。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要把效率提高的,特别是讲的综合效益,土地产出力、资源利用力、劳动生产力。二是市场竞争力,不仅是国内,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还有国家的竞争力问题。我们的竞争力要提高,产业安全是个问题。
第三,根本途径。一个是体制改革,一个是机制创新。体制讲的是怎么管理?机制讲的是具体的怎么去实施?
三个底线:
第一,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不能减弱。
第二,农民收入增长的势头不能逆转。
第三,农村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不能出问题。
结构调整开放以来已经搞了三次,就农业而言。比方说在1978年到1984年,我们连续6年增产之后,就发现多了,卖不出去了,这是一次大的。第二次在1998年我们发现农业的发展进入到容量供求平衡,结构性的局部扩升这样一个结构,当时我们提了战略性结构调整,这一次实际上是第三次。
这次和以前不同的地方:
第一,调整优化农业的品种结构、生产结构、区域布局。
第二,实行绿色发展,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第三,要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第四,融合跨界的结果,调结构。
另一个,改革:
第一,创业创新大众创业培育新主题,万众创新培育新模式。
第二,科技创新驱动,没有新产品,没有新技术,没有新工艺,没有新设备怎么转?就是要科技创新。
第三,推进制度改革,一方面是农产品市场的改革,另一方面是要素市场改革,不仅农业有三权分立,我们对集体建设用地宅地制度改革和耕地制度改革也进行改革。
第四,就是金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
通过我们这样四个方面的改革,我们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的效益提高和竞争力的提高。
在本次中国智慧农业年度峰会暨“匠农杯”颁奖盛典上,多位智慧农业行业重量级专家学者、数百名优秀农业企业代表集结在一起,就智慧农业发展之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树立智慧农业行业的标杆、问道未来智慧农业行业发展趋势、扛鼎智慧农业行业影响力、推动智慧农业行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