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有机农业路向何方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流通郑州论坛暨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七期食品安全学习班已经圆满结束了,我们的新农人又马不停蹄的踏上各自的征程。而随着论坛的结束,更多的还是对于有机农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
新闻背景
早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关键要求。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同时,从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等方面对农业发展进行了部署,这也被视为发展有机农业的又一重大利好。
论坛综述
3.15论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的,而参加此次论坛有机认证方面的专家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赵晨主任更是认为,2017年是中国有机农业的元年,对于他的观点,也是很多有机人士的共识。虽然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了很多年,但一直是摸索中进行,无论是从整个社会的认知程度到行业自身的不规范和专业程度的软肋,都是制约整个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而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关于有机农业的政策和倡导则是一针强心剂,也如一场东风迎来了有机农业真正的春天。但这个春天是否还将迎来倒春寒呢?这个问题的本身还取决于如何让政策落地,同时有机农业的从事者是否可以相互借鉴,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品牌营销的能力。
杭州传化科技服务公司CEO 成军
上海启龙集团董事长 周亚东
海森集团董事长 李炜
辽宁翠京元董事长 张朝晖
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主任 赵晨
有机慢生活创始人 顾耀平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博士 杨金易
上海点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吴良强
ClondIn云 英 经理 刘博
在此次论坛中,一些业界的大咖再次证明了榜样的力量 。无论是杭州传化科技服务公司CEO成军的现身说法,还是上海启龙集团董事长周亚东、海森集团董事长李炜、辽宁翠京元董事长张朝晖等大咖的真知灼见,都让人感受到有机农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来说,品牌的打造和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则成为重中之重,而锄禾网正致力于此。
当然在看到有机农业美好前景的同时,同样需要认真的反思一些问题:
反思之一
有机农业需要马拉松不是短平快
当然对于说春天的定义,不只是明媚阳光,万紫千红,同样也会遭遇倒春寒的来袭。据了解,农业产业投资看似前途无限,其实经营起来非常困难。其本身就是一个投入大、投资周期长且风险大的产业。而有机农业则面临的困难更多,即便目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有机食品本应有不错的市场前景,但现状依然是: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作为这方面的投资者,不仅需要“良心”,更需要能力、财力和耐力。
反思之二
有机食品不是贵族消费也不是平民消费
对于日常老百姓来说,买菜一般都会选择离家较劲的菜市场或者超市,但是选择价格高但品质有保证的有机食品为何不能成为习惯呢?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问题,更多还是有机食品本身的市场定位,不可能让所有老百姓都去购买有机食品,这不单单是和价格有关,还有和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有关。有的人愿意买高档的衣服却未必愿意买有机的食物,所以,当社会大环境中,有机的消费还不能成为大众的趋势。
反思之三
有机农业销售是王道
与欧美相比,中国的有机农业仍然处于“襁褓期”。种植、管理、收获、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销路,销路成了最大的问题,前进之路卡在了最后1公里。有机农业的商业化运作,销售渠道是其中最有价值的环节”。
会后,在春兰养生的会所里,锄禾网记者专访了李伟会长,朱春兰女士,赵晨主任,顾耀平先生,畅谈有机,共话未来。
小编感悟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办的关于食品安全和有机农业的论坛已经是第七期了,每一次的论坛上有雷打不动的老面孔,也有一些新鲜的血液,但不变的是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有机农业的坚持。
正如李伟会长所说,做有机农业很累,很苦,但是很有意义,正如他一年中有200多天都在外面工作,为有机事业奔走和服务,这背后需要的一种大爱和信仰。而有机从业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去分享自己成果和经验的这种态度也成为新农人们的新的精神格局。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选择有机农业是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境界。谈论有机农业的春天我们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只有在有机农业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才能明白春天就在自己的心里,而我们需要的不仅只是春天更要在辛勤耕耘之后收获硕果累累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