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微肥之父”吴礼树
随着国人对农产品品质的日益讲究,中微量元素肥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长期潜心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的专家学者迎来了大放异彩的时代。8月8日,中国新型肥料网记者专访了中国“微肥之父”、
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吴礼树。
记者:如何在农民用户中有效推广中微量元素肥料?
吴教授:现在作物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非常普遍,比如缺钙、缺镁、缺硼、缺锌。我们主张把广告写在大地上,也就是通过技术推广,做示范田给农民看,用微量元素肥的和没用的效果差别很大。农民是很现实的,看到了使用效果他们还是会接受的。难度在于个体农户太分散。在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中推广就比较容易,他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
记者:硼元素对于作物有着怎样的作用?
吴教授:硼是中国目前使用最多的微量元素,是第一大微量元素。在中国因为推广早,老百姓的接受度比较高。作物缺硼会产生很多症状,尤其影响作物开花结实。比如棉花缺硼会蕾而不花;油菜缺硼会花而不实,开了花不结籽。另外,缺硼影响果实的形状,导致果实畸形、空心等异常现象。比如萝卜、莴苣空心,花菜茎秆空心。
硼元素的补充,根施和叶面补充都行。我们提倡根部施肥,把硼肥作为底肥或早期追肥使用,越早越好。整个生长季根施一次硼肥就够了,但要每年都施用,不能间断。若早期未施,到作物生长中期只能叶面补充,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候叶面喷施,每隔十天或半月喷施一次,总共需要施三次。
记者:作物的营养元素补充与其抗性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吴教授:氮素多了会降低作物的抗性。除了氮素以外,其它元素多了都能提高作物抗性。比如钾素,能抗病,使茎秆强韧,抗倒伏;硅,能抗倒伏,抗土壤毒害;锌对作物的抗病性特别重要,作物缺锌生长就弱,抵抗性不强,就易受虫害、冻害、尤其是病害之灾。
但农业生产中一个难题是农民喜欢用氮肥,因为氮肥施下去后作物长势改善明显,比如茎叶短期变得茂盛。但其实很多作物不需要叶子长那么茂盛,尤其是果树,棉花,徒长了就不结果。叶菜用多了氮肥可以,果菜就不可以。所以要控制氮肥的使用。比如水稻,氮肥施多了长得嫩绿,但收割时会发现里面都是虫子。因为氮素过多会导致细胞壁的形成受阻,作物茎叶就长得水嫩,虫子喜欢吃。茎叶水分多了也容易受病菌入侵。
记者:化肥零增长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吴教授:化肥零增长倡导的是用肥结构的优化,即控制氮肥、磷肥;稳定并适当增加钾肥的使用;大力推广中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肥料,生物肥料不仅不消耗太多资源,而且对环境友好;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目前国家在采取措施促进生物肥和有机肥的发展,对有机肥给予补贴;对中微量元素肥料实施政府采购。
关于吴礼树
吴礼树: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溶肥协会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水溶肥国家标准首席制定专家,大北农绿色农华肥料专委会专家,深圳芭田肥料专委会专家,深圳龙德威肥料专委会专家,业内有“微肥之父”的称号。拥有二十多项国际、国内肥料专利,原创了众多畅销新型肥料产品,国家863项目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终评专家。在应用研究上开发出多种国内领先和畅销的肥料产品,主持制定了多项国家肥料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