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农耕文明 成就未来有机农业 -----专访融汇传统农耕与有机农业的先行者吴向明教授

发表于:2016-08-22


8月7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业大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召开。借此契机,锄禾网特派记者有幸对有机种植专家,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食品安全委员会有机项目组组长吴向明教授进行了专访。

 

在专访过程中,锄禾网特派记者和吴向明教授就传统农耕与现代有机农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交流。吴向明教授对传统农耕与现代有机农业的融汇贯通,并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理论和经验给锄禾网特派记者带来了极大震撼。在将传统农耕的有益经验融入现代有机农业种植的道路上,吴教授走的相当深远,不愧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对于现代有机农业种植,吴教授认为要有完美的过程才能收获完美的结果。他认为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现代管理手段,采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此方会种植出营养、品质、健康、安全齐全的优质有机农业产品。尤其安全,吴教授特别强调,前期有机农业产品一定要安全,其他方面稍弱也可以。

 

吴教授在种植一线工作多年,现在虽已年事渐高,但仍能够一个人在1~2小时内清理完1亩地杂草,因此,吴教授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吴教授说,“农夫就是大地的艺术家,是了不起的匠人。”通过多年的一线种植经验积累,并结合传统农耕经验和毛主席对农耕事务的理论,吴教授将其个人经验总结为毛主席亲批的“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官、工。土指土壤,要深耕和改良土壤;肥指施肥,要合理施肥,不过量;水指水量,要合理用水,不涝不旱;种指种子,要选用良种;密指密度,合理种植,不可过密;保指防止病虫害,尽量采取生物防治;管指田间管理,要分辨时节,不可过时误事;工指工具,针对种植研发有效工具。这套“农业八字宪法”涵盖了农业种植的方方面面,为现代有机农业的种植提供了科学方法。

 

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吴教授还特别推崇一项古老又现代的技术,那就是完美的记录。完美记录是现代有机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它不仅能够帮助追溯病因源头,更能够帮助种植人员总结经验和传承经验,持续改善种植技术。而在“种”环节上,吴教授认为应该采取“基质育苗”。基质育苗是说在育苗阶段要采取未来种苗种植地方的土壤和周边的生物有机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大大提高种苗的适应率和存活率。吴教授举例说,一个成年人到陌生地方会出现水土不服症状,但如果他自小生活在此,便不会出现这种症状,基质育苗便是相同道理。施肥方面,吴教授认为有机农业种植不是不可以用肥料,但一是要合理适量,其次是肥料尽量来自于种植地周边,生物有机肥为最佳选择。

 

在继承传统农耕中思考现代有机农业种植,在现代有机农业种植中实践融合传统农耕有益思想和经验,继承传统农耕文明,成就未来有机农业,这便是吴向明教授,融汇传统农耕与有机农业的先行者。

以上便是锄禾网特派记者对吴向明教授的专访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也希望给读者带来有益启发。未来,锄禾网将会持续发表吴向明教授有关有机农业种植的各种理论和观点。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