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清:水溶肥料与水肥一体化应用前景

发表于:2017-04-03

3月29日,2017第3届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淑清,就“水溶肥料与水肥一体化应用前景”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下面,请跟小禾一起来看演讲实录。

1233445.jpg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还有咱们参会的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杜处长介绍了一下我们水肥一体化的情况,非常全面的展示了我们国家水肥一体化推广的进程。在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水溶肥料这一块,灌溉施肥不仅需要灌溉设备,也需要好的肥料配套。当然,如何做好肥料,这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目前,我们国家在推广水溶肥料的过程中,今天好多参会的朋友还是搞灌溉设备的,主要是智慧农业的。我们在研究所里也在搞一些规划、园区建设,还在搞一些装备制造业的推广,物联网、遥感技术的一些大农业。智慧农业方面,我想还是现代农业一个最高阶段的东西,就是要发展装备化、智能化、自动化,利用手段来提升。


今天结合水肥一体化,我重点讲一下水溶肥料。


水溶肥料这一块也搞得比较多,刚才杜处也介绍了,农业部还有国家整个提出的要求,特别在两减的情况下,我觉得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还有水肥资源高效利用,这一块是一个老话题了,也是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这一块,对于我们肥料上的发展,水溶肥料大家也知道,提的也比较多了,我们要减肥增效,水溶肥料作为发展方向、发展的产业、品种来定位。当然,少不了和我们的灌溉、节水农业的发展相配套。


大家对这个品种,现在目前整体情况的认知,可能是以化肥原料为主。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我们觉得,你要想做到供给侧的改革,我们的品种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要和我们农业生产的需求,包括土壤、耕地和作物栽培制度相结合的这么一个过程。


水肥一体化是将“以水调肥”,“以水促水”进行的。我们古代农业在种植业这一块也是这么走的,但是上升到理论是八九十年代,特别是2000年前后。当然,这也只是停留在一些科研成果和结果上,而没有和我们的设备、装备相配合。我们水肥一体化的大发展这几年也在大规模的应用。20年前,灌溉设备国际品牌进入,包括我们自己的推广和应用,包括现在的自主研发,我们也有很多企业参展。这项工作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好的阶段。


水溶肥料这一块,现在目前是比较热的,作为一个热点,特别是好多肥料企业,都在转、都在做。现在多数还停留在化肥的肥料中,比如说氮磷钾,比如说加点微量元素。现在来看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肥料的配方基本上是在屋里拍拍脑袋一做就完事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低水平,这里面也不排除有一些专家指导下做的。我们的肥料本身,我们做的产品,从某种产品上来讲,真正做到科学施肥和节水的灌溉制度相结合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个事做了,但是做得好不好,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水溶肥料在我们的新兴肥料发展当中是作为一个主要的品种来介绍、发展、研发的。


从历史上来回顾,我们的水溶肥料采用了国际上的一个通用的名,现在是叫水溶肥料,最早在90年代的起步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家知道有一个叫喷施宝,那是最早的水溶肥,这是一种简单的工艺。他们用装置把我们的固体肥料溶解之后,拿个缸装袋就用了。


从70年代开始我们应用肥料,真正中国的化肥应用是从70年代才普及到千家万户的,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做液变肥,这是很稀奇的事。自从有了化肥之后,好多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农民就把我们这个肥料水口上一冲,这就是冲施肥了。


快速发展阶段是在90年代中后期,这时候国外的一些品牌也进来了,比如说以色列的肥料,也是他们引进的节水滴灌。随后,我们国内也逐渐地完善、发展。


2000年中期以后,特别是这几年,我们水溶肥料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因为门槛比较低。有些人甚至把那搅合搅合就可以叫肥料了。


我们现在企业发展的数量非常多,肥料的产量也在迅猛增加。据初步估计,按品种上来说,真正做水溶肥料的,还有一部分企业是复合肥企业转型调结构调出来的品种,拿一些原料好一些复合肥也做水溶肥料。


这是大企业为主,做大化肥为主的,有的出身是做小肥料的,但是肥料企业的数量是比较多的。现在国内的品牌这一块成长的也比较快,也有个别的企业已经脱颖而出的,做得比较细化、专业化,配套现在也都做得很不错。


在肥料登记这一块,这是2015年我统计的数字,有一个肥料登记处就设在我们所里。到今天为止,肥料登记的临时和正式的现在已经超过了1万个多证。就是说,数量增加的非常迅猛,这可能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化肥产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之后导致了这个企业的营销利润下滑的太厉害,所以要找一些新兴肥料,或者是混合肥料,相对来说利润空间还有。所以,就大量的去办证。还有一些因为门槛相对比较低。所以,好多企业是3、2个人,5、6个人就去创业了,他们也在做,反正做好做不好是另一码事,但是都可以整一个东西去办一个手续。这个速度是比较惊人的,两年的时间不到就呈现了翻倍的增长。


国内的水溶肥料,按我们现有的标准来看,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从这个情况来看,跟国外的有些产品进入到中国是不太一样的。很多国外企业进入到中国的时候就比较头疼,他的配方是以化学原料为基础,他做的肥料是按照一个方程式来做的,跟我们的西药一样,是可以写出分子式或者是反应过程的,他的配方就不可能按照我们国内的要求来做。我们国内现在好多的标准是给你一个总含量,比如说氮、磷、钾给你,你就回去配吧!结合我们的滴灌设备,这就开始结一些水豆,经常会出现堵滴头、管头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做这个东西是没有一种科学的技术原理去进行指导,所以出现的问题有很多。


我们好多灌溉设备的厂家,还有好多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的配方要求只是一个很低级、很初级的东西。很多人说这么简单的东西,我去搅合搅合就可以用了。但是使用的时候,特别是和装备化、节水灌溉设备想形成一体化的时候,这时候就会有很多问题。当然,这时候也有很多企业在积极的研发、请专家指导,也在调整这里的一些东西。所以,这些问题也出现了很多。特别是因为大量的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里面都有金属的因子,这时候和我们水里的例子,比如说硫酸根离子,和一些钙物结合就会形成沉淀。所以说,这没有一个科学的原理。


我们国家是从90年代、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做水溶肥、液面肥了。现在非官方的统计,已经超过了500万吨,但是我想,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量了,它结构性的调整还是非常明确的。好多产品包括结合我们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装备化的好多配套上现在都在改进。肥料用量,结构性的调整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数量可能要远远高于这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从水溶肥料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有高溶化、复合化、专用化、高效化、液体化、功能化。总体的原则是说,我们还是要因地制宜,良种、良肥、良法相配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中国太大了,拿一个标准去指导全国会很费劲。所以,我们很多东西出不了台、做不好,也是有原因的。主要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解决农业施肥和农业生产上的问题。这是逐渐发展的过程。


水溶肥料市场,在蔬菜、瓜果上的用量非常大,我们做装备、设备的企业也是一样的。从粮食作物这一块,随着以后的发展,我觉得大田这一块,不仅仅是粮食作物,比如说马铃薯这一块,也基本上实现了灌喷。这一块的发展潜力实际上是很巨大的。因为缺水比缺地的问题更严峻,刚才杜处长也讲了。特别是我们现在在搞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最大标准就是设施化、装备化、智能化。包括种植都有了“物联网+技术”了。实际上智慧农业就是一个全产业链的打造。在这一块还有我们的绿化,还有一些景观、花卉,还有无土栽培。


这是我们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做的事情,在内蒙古、甘肃马铃薯上搞的,这是甘肃、吉林、黑龙江搞的,这是蔬菜的,是在设施之外搞的水肥一体化,这也是大田的。我认为,在水溶肥料这一块还是要结合农业、产业的结构,还有肥料产品的刚性需要,未来还是要卖技术服务来拉动产品的销售。


    液体肥料是发展的整体方向,这个就不介绍了。生物性的滴灌肥,我们在新疆搞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讲了。我们针对新疆进行改良,我们做了生物性滴灌肥。最后,谢谢大家,也祝贺我们的论坛和博览会可以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