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传真:全球农业新趋势
6月3日,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
来自二十国集团20个成员、6个嘉宾国和6个国际组织等32个代表团共260余人出席会议。这一次会议的众多关键词包括:企业家、粮食安全、信息化。反映了当前和未来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
政产学协同:企业是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本次会议,G20农业首席科学家会议和首届G20农业企业家论坛也同期同地举办,这样G20在农业领域第一次实现了政产学协同。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G20农业企业家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企业是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现代农业企业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推广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具有独特作用。我们将努力创造条件,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业企业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骨干作用。
他还在演讲中指出,农业企业“姓农”,自然要“亲农”,要与农民互利共赢。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家庭经营仍然居于主体地位,农业企业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让农民享受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
粮食安全和可持续:重中之重
和一般人认知有差异的是,世界上仍有7.95亿人忍受长期饥饿,仍有20亿人遭受营养不良。
6月1日,第二次二十国集团(G20)农业副手会在西安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屈冬玉指出,全球粮食安全局势依然严峻,2030年前彻底消除饥饿与贫困仍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任务,本次农业部长会议公报内容就是要传递二十国集团对粮食安全与营养问题的各项承诺与行动计划,希望各方坚定决心,将其固化为一致行动,推动各国乃至全球农业可持续增长。
同在6月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会见来华出席G20农业部长会议的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干事埃塞琳-卡津女士一行。
双方一致认为,中方与WFP长达36年的合作友好而富有成效,为中国和相关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地区脱贫、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双方还就WFP在华粮食采购、WFP支持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交换了意见。
澳大利亚农业部常务副部长戴瑞-奎利文在会议期间表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人们越来越富裕,对高蛋白、高质量食品需求不断升高,我们必须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与知识分享,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会议公报:我们认识到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发布了公报。
公报第14项指出:我们认识到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支持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信息与通信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惠及农民,包括小农和家庭农民,及时提供市场、可持续且高效的农业做法和新技术信息。互联网加现代农业,包括互联网和移动应用、通信工具、与基础设施和运输网络更好的互联互通以及数字信息银行,能够促进全球农产品的增值、流通与销售,从而提高全球粮食系统的融合度与效率。
本站分析师认为,G20成员人口占全球的2/3,国土面积占60%,贸易额则达到80%。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把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升到人类直面挑战的层面,这使得我们对未来更具信心。
那么从西安开始,G20农业部长会议将实现机制化,正如公报结尾提到的,“我们认为G20成员应当定期召开农业部长会议,保持政策协调,制定并落实相关行动方案,以应对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