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取消农业户口,农业户口在广州成为历史
从广州市政府官网了解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发布。通知提出了许多清晰的目标,比如2020年户籍人口数达920万,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9.8%等。更为重要的是,广州市将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广州市居民户口。
到2020年,广州新增一个黄埔区人口数
得益于全面二孩释放出来的强大生育意愿和现实分娩,2016年的广州户籍出生人口数达到了庞大的13.73万,扣除同期死亡人口数,自然增长9万人;童年户籍迁入人口11.87万,迁出4.62万,机械增长7.25万人,2016年一年新增人口16万多。广州的户籍人口达到了870万规模。
在广州出台这一框架性方案后,广州的户籍人口增长将达920万人的规模。这也意味着广州将用3年的时间新增50万人口规模。这一新增人口数,已经超过黄埔2016年45.75万人的户籍人口数。
公共政策研究员、广州民盟社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余梁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州市户籍人口增长人数常年控制在每年10万人上下。2016年开始出现的城市户籍人口快速增长,一方面和生育增加有关,一方面也和广州在通过积分入户、人才入户等渠道加大人力资源吸纳有着莫大的关系。
重点人群入户将更宽松
就在广州市正式印发方案之前,市发改委已有计划对实施多年的总体户籍制度进行修订,并提出了征求意见稿。稿中最大的亮点来自于放宽了人才引进的年龄限制,将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广州的年龄门槛从35岁提升到了40岁。
而此次方案中,放宽入户年龄将更为明确。方案规定,今后广州将适当放宽入户年龄要求,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产业急需人才。
“这意味着对于目前职场占据主流的本科学历人群,一旦错失了35岁前落户广州的机会,今后可以延长到40周岁。这对于学历入户人群而言,是实实在在的一个重大利好”,余梁表示道。
此外,方案给出的框架性只因还包括适度向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倾斜落户的思路。明确提出进一步落实大中专、中职、技工学校学生户口迁入和军队易地安置退役士兵政策。对重点群体落户广州适当放宽。
农业户口在广州成为历史
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在户籍层面长期设置了农业、非农业人口这样的一道隐形的藩篱。而在今后在广州,这一界限将被完全打破,不会再有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差异,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方案明确,在广州市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广州市居民户口。取消户口性质的迁移限制,全面实现户籍“一元化”登记和迁移管理。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黄石鼎认为,这一做法是走在全国户籍制度改革前列的,应给广州点赞。黄石鼎认为,取消农业户口后,相关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服务均等化向前迈了一大步,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是关键。
四区享有更宽松落户氛围
截至2016年底,花都区拥有72.38万户籍人口,增城拥有89.08万户籍人口,黄埔区则有45.75万,南沙区为39.26万。
和越秀、荔湾、海珠、天河这样的中心城区比较起来,上述四个行政区从人口密度上来说,称得上是地广人稀和人口数量洼地。
而从这四个行政区的产业规划布局来看,更为聚集一些适应区域发展的人气,依然显得尤为重要。增城有10.5代屏幕生产基地,黄埔承载着东进战略的主阵地,花都在发展空港经济、南沙则是国家级自贸新区。
方案明确,广州将加大引进人才入户力度,增加安排各区的引进人才落户指标,特别对黄埔、花都、南沙、增城等区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