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走势:回首2017,展望2018

发表于:2018-01-19

2018年1月17日,农业部召开会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了去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以及2018年部分农产品的走势问题。可以说,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先来看看你的农产品的2017

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新麦上市后市场购销活跃、价格持续上涨;

玉米:继续调减,新粮上市后收购价稳中有涨,东北地区价格涨幅较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棉花、油菜、食糖等品种全年均价同比涨幅都在10%以上;

大豆、花生等增产较多品种则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蔬菜:蔬菜由于年初北方天气回暖快,开春后大量集中上市,价格下跌早、跌幅大,夏秋之后价格快速回升。

畜禽产品:产需失衡,猪肉、禽肉、禽蛋上半年价格跌幅较大,下半年恢复性上涨

羊肉:特别是羊肉受供给偏紧影响,价格持续上涨,8月以后涨幅扩大

并且,2017年国际市场对国内影响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大豆仍是农产品进口第一大品种,受国内消费升级拉动,鳕鱼、墨鱼及鱿鱼等特色水产品进口快速增长,樱桃、葡萄、柑橘、榴莲、香蕉等特色水果进口保持高位。

2018年来了,农产品走势如何?

展望2018年全年形势,我国农产品市场形势将更加复杂。

据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分析,预计随着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今年稻谷小麦优质优价、市场购销两旺的特征将更为明显;玉米库存消化可能进一步加快,价格将在市场供求调节下小幅波动;油料、棉花、食糖等进口可能有所增加,部分品种下行压力加大;鲜活农产品预计总体平稳,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有望稳中有升。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稻谷、小麦

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的下调影响。在坚持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的前提下,国家根据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等变化,从前年开始适当调整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既释放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信号,也为市场机制作用留出了空间。预计今年稻谷、小麦市场化购销会进一步活跃,优质优价的特征也会进一步明显。但降价对生产环节的影响需要全面地跟踪、分析,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保障主产区农民的种粮收益基本稳定。

玉米

玉米的产销形势的新变化需要引起重点关注。2017年玉米库存消化进度超出预期,市场价格稳中趋强的走势也超出预期。特别是11月底东北玉米购销活跃,量价齐升,玉米种植效益明显好于上年。今年玉米市场价格将在前期恢复性上涨后,保持基本稳定。农业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把握好中央储备粮轮入轮出、临储玉米库存消化的时机和节奏,防止出现价格大幅波动和大面积的“卖粮难”。现在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空间有限,提醒广大农户,根据市场行情有序售粮,同时合理安排明年的春耕生产计划,特别是玉米非优势区域农户不宜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避免增产不增收。

羊肉

2017年下半年我国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8月之后涨幅扩大,累计涨幅在10%以上,引起了大家关注。同时随着羊肉消费进入旺季,价格适当走强也基本符合往年变化规律。另外成本刚性上升和养殖户的盼涨心理也对此次价格上涨有一定助推作用。从后期走势来看,由于集中出栏季节已过,今年肉羊供应总体偏紧已成定局。加上节日消费旺季的来临预计春节前羊肉价格将保持上涨态势,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较大的涨幅,但由于全国肉羊总体存栏下降并不明显,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菜篮子”

当前,“菜篮子”产品供应总体宽裕。尽管新年伊始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雨雪和随后的寒潮天气对蔬菜生产流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在田面积增加、冬储菜储备丰富,后期如果不再发生大范围的极端天气,春节期间包括蔬菜在内的鲜活农产品供应有保障,总体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后期不再发生大范围、长时间的极端天气,预计蔬菜生产供应将逐步向好,春节期间蔬菜供应有保障,价格将季节性上涨。提醒广大菜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灾减灾,择机收获上市,实现减损增收。

要想价格稳中有升,这些因素也要注意

国际竞争加剧需要引起重点关注

预计2018年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压力依然较大,特色粮油、果蔬、水产品以及品牌食品的进口仍将快速增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部正在通过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坚持效益优先,持续增强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