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推动人才下乡 建设科技新农业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泗县为缓解乡村人才短缺难题,实施“引才入村,科技下乡”汇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措施,多举措把人才送下乡。
加强基建,引才下乡
泗县有深厚的农业基础,拥有耕地面积近200万亩,可养水面6.45万亩,农业人口75万人,是“中国山芋之乡”“中国金丝绞瓜之乡”“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近年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工程,制定乡村振兴“25811”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南北2条产业扶贫示范带,谋划5大产业布局,发展8大产业基地,打造1个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屏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墩集草莓产业园以及石龙湖田园综合体。
(墩集镇草莓示范基地位于墩集镇石梁河村,规划面积一万亩,核心区面积8000亩。园区运用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开展草莓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育)
多措并举,人尽其才
努力打造一支有经验的农业人才小队,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全县各类农业科技人才369人,按从事行业划分,教学、科研、管理类83人,农业推广类286人,其中乡镇农科推广人才206人。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落实县域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组织动员城市教师、医生下乡服务,县城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让农村的医疗教育得到保障。
科技下沉,创新升级
累计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280名,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政策、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传、帮、带”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帮助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贫困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尽最大可能挥发科技特派员作用,服务“三农”,助推农业升级。(卢昭尹 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