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者有得”推进乡村善治

发表于:2023-02-27

  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的深入推进,各地积分考评的运用形式和应用领域越发广泛。作为集村规民约、道德风俗、民主自治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实践产物,“德者有得”积分考评,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山东省莱西市在“积分制”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形式上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分考评”也成为推进“三治融合”的重要载体,以“德者有得”推进乡村善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乡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加速迸发。但同时,基层组织力不强、群众凝聚力不高、乡风民风落后、资源得不到整合利用等短板也愈发凸显,成为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治理桎梏。如何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群众的道德素养成为乡村发展与治理的关键。


  莱西市龙水社区中周格庄村创新推行的“三级考评”管理办法提供了可行的微观样本。该村将考评分为干部榜样积分、党员先锋模范积分、群众道德积分,针对村庄三类人群分别制定正、负面清单,加减分细则,明确干部责任、党员义务屡次落实不到位处置机制。着力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其机制针对性强、特点鲜明、成效显著,为各地优化乡村治理模式、推进“三治融合”带来参考。


  过去,一些地方的积分考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仅没有给村庄管理带来便宜,反而增加了村庄工作量和负担。因此,积分考评机制的推行必须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要有一支群众信赖、有威望的评价管理队伍,让群众信服。同时,积分考评工作必须落实好相应的奖惩办法,尤其是在推行初期。


  “积分考评”机制的实践和见效,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规范全面,搭建务实管用的制度框架。在具体施行过程中,积分考评管理办法应当通过明确条款体现村庄管理对群众的具体要求,如环境整治、遵纪守法、厚养薄葬、夫妻邻里和睦等等。这些内容涉及自治、德治、法治方方面面。通过群众自治协商议定、镇村法律顾问审核将村规民约、乡风文明行为、村庄和上级有关重点工作要求等具象化,让制度的推行规范化。同时,积分考评对象、考评办法的制定必须坚持因地、因村制宜,考评的项目和内容、加减分权重应当充分考虑各地村庄实际、符合群众需求。莱西市通过树立的“德者有得”导向,让践行乡风文明、主动支持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以点带面,潜移默化中逐步培育起文明乡风、良好村风民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乡村治理正实现从“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深刻转变。乡村治理涉及面广、线长,在调研中,随着乡村治理的不断深入推进,仅仅依靠政府、群众的力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后劲不足、难度较大,必须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这方面,莱西市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践。以重塑村级组织的布局、结构和运行模式为切入点,莱西以行政村为单位,创新区域议事协商机制,凝聚驻区域内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共同参与村庄事务研究和推进,实现资源信息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事务共商、共建共享。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