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强化技术助力盐碱地小麦适生增产

发表于:2024-06-08

  近日,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盐碱地分区改良和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核心示范区召开。与会代表重点观摩了微生物强化技术在轻中度盐碱地上的田间试验效果。专家组现场理论测产表明,项目研发的微生物强化技术实现增产12.3%。


  记者在核心示范区看到,不同试验处理一字排开,差异一目了然。与试验对照相比,采用种子包衣和种肥同播等微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的小麦株高及有效分蘖增加明显,显著减轻了盐碱条件对小麦的胁迫程度。


  据介绍,微生物强化技术依托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资源优势,结合盐碱地作物类型及土壤类型等特点,筛选出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盐碱地适生有益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种类和功能互补进行有机组合,不断优化配方,历经多年联合攻关,形成了集采用种子包衣、水肥菌一体化等核心技术的轻中度盐碱地轻简化增产增效技术体系。


  目前,微生物强化技术已对小麦玉米、向日葵、水稻等多种作物开展试验示范,在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多地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盐碱耐受性和作物单产。


  “盐碱地分区改良和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李玉义研究员表示,该项重大任务聚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级各类资源和优势科研团队,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参与,共同打造一体化攻关体系,将微生物强化技术与耐盐作物品种、多元有机培肥、优化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集成运用,将为我国华北及其他盐碱类型区盐碱地产能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