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供给侧改革需要龙头企业发力

发表于:2017-03-10

龙头企业要发力奶业供给侧改革

——访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

  本报记者李飞

  “小康社会不能没有奶业。我们把奶业发展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今年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回应社会关切的第一个问题就关乎民族奶业。一杯奶里有乾坤,奶业如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趟水探路,成为代表委员关切的话题。

  作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全国政协委员潘刚对此尤为关注,他带来的提案正关乎此。“农业龙头企业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生力军,要通过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来带动行业整体‘提品质’‘降成本’。”

  在潘刚看来,农户房前屋后拴几头奶牛和“挤奶姑娘”手工挤奶成为历史之后,奶业品质提升必须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虽然目前民族奶业产业集中度有了大幅提升,排名前20位的奶企销售额与生产量行业占比已经过半,但距离《全国奶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前10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要达到80%”这一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为此,他建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借鉴和参考龙头企业的标准来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制度相关标准,推广龙头企业的科学生产体系和先进管理经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以此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稳的新常态下,不少奶企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成本压力。本届两会上,潘刚专门为企业带来了三个降成本的“锦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为其提供优质、专用原料,降低单产成本;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多种农业领域一体化,加强种养结合和产业集聚,降低原料成本;加强农业产业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建设,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员成本。

  “一杯奶贯穿从牧场到餐桌全程,特别是在产业链上游,涉及千万奶农和牧场。”在潘刚眼中,供应商、经销商、合作牧场是规模不等的中小企业,千万家奶农更是与农业龙头企业血脉相连的“好兄弟”。无大难为小,无小难成大。大企业要“顶天立地”,为此,他呼吁龙头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加强对奶农的培训,以“知识技术”输送“营养”精准帮扶贫困奶农脱贫等。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