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优质农产品护航“食在广东”
对于未来广东省“三品一标”工作的思路,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认真贯彻落实好农业部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新的理念和思路推进“三品一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广东省农业焕发新生机。 进入3月,正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牵动着老百姓的心弦。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办的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张桃林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在回答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问题时韩长赋指出,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所以农业部门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需要已由“吃得上什么”转变为“怎么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越来越多人关注绿色健康食品,“三品一标”农产品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广东省是中国特色农副产品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如何保障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省农业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申报、监督管理、基地建设、宣传培训、市场开拓等工作,促进了广东特色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国家战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用“两大问题”来定性它,他认为,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3月8日上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他指出,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焕发新生机。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重点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并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建议更是将食品安全问题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发展‘三品一标’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2016年,《农业部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品一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落实到农产品生产经营环节,有利于实现“产”“管”并举,从生产过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政府的重视下,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显著。据介绍,2016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5%,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两会”农业部记者会上,韩长赋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向好,但问题还不少,所以我们不能松懈”。
日前召开的“全国推进质量兴农工作部署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各级农业部门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成绩喜人,粤居全国领先水平
在此大背景下,广东农业大步走在绿色生态可持续道路上。全省“三品一标”企业及产品明显增加,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发展态势良好。
据统计,全省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数1741个,产品数1710个;绿色食品企业367家,产品总数745个;有机农产品企业26家,有机农产品8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9个;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总量近216万吨,监测面积16.3万公顷。
《农业部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大力开展基地创建。为此,省农业厅狠抓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广东省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水平。
据介绍,全省已建立无公害基地面积10.6万公顷,平远脐橙、罗定稻米、徐闻菠萝、郁南沙糖桔、大埔蜜柚、丰顺番薯等70多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以及连山县1万亩有机食品全国示范稻米基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不仅在基地建设数量上成绩斐然,在检测体系和检测能力建设上也成效明显,在农业部2015年度检测体系建设延伸绩效考核中,广东省农业厅位列第一;2016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能竞赛中获得种植业组个人第一名,2016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国检”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在广东省食安委成员单位考核中,省农业厅再次位居榜首。喜人的成绩受到了省长马兴瑞、副部长陈晓华、副省长邓海光的肯定和表扬。
合格率高,多项举措推进监管
“三品一标”产品质量不但要过硬,还要肩负着示范辐射和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使命。为此,省农业厅一直把监管工作作为确保“三品一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加了人力和物力,加大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力度,突出抓好了“三品一标”产品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去年,省农业厅多次专门组织检查组到广州、深圳、江门、东莞、中山等地对全省有机食品和部分绿色食品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加强对超市绿色食品的市场监察工作,及时纠正市场上某些产品存在不规范用标的问题。
据统计,2016年,省农业厅按统一的监测方案和操作规程,组织开展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共抽检样品4642个,4602个样品合格,总体合格率为99.1%。其中,蔬菜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8.5%;畜禽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9.7%。
高合格率源于省农业厅对各个环节风险源、危险点的全程监管和专项整治。全省94%的涉农县级农业部门内设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所有乡镇落实了监管职责。省政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和考核制度,签订责任书。省农业厅与省食药监管局主要负责人签订两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协议,联合印发文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导相关企业积极主动应对,确保供港农产品符合香港新规例要求。在76个农业县开展示范引领,建立“抓业务必须抓质量安全”的制度机制,尤其在云浮、广州、惠州市等地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率先在全国实行农资监管新政,对农资生产、销售和使用实施全程监管,并建立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和生鲜上市制度。
创新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我国农业已经到了通过供给侧发力,迈上新台阶的历史阶段。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今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广东省农业厅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审查的实施办法》和《广东省农业厅绿色食品续展审查实施细则》,该办法明确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审查工作职责,实行地(市)级工作机构属地受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的受理、初审、现场检查、上报审批;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工作机构承担辖区内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的受理、材料审查和参与由省中心组织的现场检查;绿色食品检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产品检测和评价工作。该办法把绿色食品在地方仅由省级管理扩展到地级以上市,省市分工负责,形成更强更直接的管理和服务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新机制新力量,充分调动市级发展绿色食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全省绿色食品工作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