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资金打造生态林基地

发表于:2017-03-14

  据悉,河南省将在濮阳建设首个国家储备林基地,基地包括新造林20万亩,现有林改造与中幼林抚育15万亩,这35万亩储备林主要是用来发展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投资总额将近百亿元。

  该项目能够有效增加森林资源的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与生态服务功能,并有望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据预计,到2022年濮阳市林地面积将会达到125万亩,当地林木覆盖率将会超过30%,林业产值也有望突破10亿元。林业及周边产业,将会接纳就业农民2万人以上。

  目前全国不少地区都已经展开了储备林建设工作,天津生态储备林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金融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大力支持,目前在林业发展方面,基本上形成了利用金融资本进行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可复制模式。

1

  林业发展确实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客观来说,想要建设好储备林、生态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林业生产建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而且建设周期长、收益低,这导致林业成为金融机构不愿意涉足的领域,推出的各类金融产品也并不能完全符合林业的产业特性。

  另外,我国现有的可造林地大多集中在半干旱、干旱地区,具有极高的造林成本。虽然国家就储备林项目的总投资规模不小,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地区,仍旧存在着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

  目前各地发展林业过程中,存在贷款总体规模较低的问题。由于各地申请贷款的积极性不足,因此也需要政策性银行的大力支持。例如简化林业贷款流程、提高林权抵押贷款比重、推出更适合林业的金融产品,国家层面更是可以通过绿色专项债券等手段来扩充林业融资渠道。

  另外,除了生态林,经济林也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目前山东等地的经济林面积占比达到林木面积的一半以上,这也显示出经济林显然更受青睐。

  显然,由于种植经济林能够拥有更大的回报,因此经济林也成为不少社会资本投资的对象。眼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林果类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更是刺激了资本入局的信心。

  据前瞻产恶意研究院《中国林业建设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的分析,目前已经有不少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流转了一部分土地,用来发展经济林。而山东地区2015年民间资本投资林业的资金规模达到216亿元,占据了全省林业总投入的80%。显然,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如今林业生态建设的主力军。

  总体来看,各地只有引入社会投资,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体系,才能全面推进林业的现代化建设。而眼下已经有不少地区开始建立、完善林业PPP项目库。就这种形式来看,林业将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