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从种植端嵌入高品质

发表于:2017-06-14


  政策变化带来生产、加工布局的调整,市场几度波动,行业优胜劣汰。”中国棉花协会会长戴公兴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期间,棉花行业总体运行平稳,棉农收益得到了保障。未来5年到10年,中国棉花产量预计不低于500万吨,能满足纺织市场三分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棉花价格改革大事记

  2010年

  我国棉花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为保护棉农利益,国家连续3年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棉花实行托市收购。国内外棉花价差拉大,棉纺织企业因为成本高企而生存艰难,企业开工率下滑,库存不断攀升。

  2014年

  我国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启动为期3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

  2017年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提出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目标价格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一是完善目标价格形成机制。棉花目标价格水平按照近3年生产成本加合理收益确定。二是合理确定定价周期。棉花目标价格改为三年一定。三是调整优化补贴方法。对新疆享受目标价格补贴的棉花数量实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补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